室温状态下有如下计算方法:
单一酸溶液
1、仔细读题计算出氢离子浓度;
2、利用公式PH=-lgC(H+)进行计算求值。
单一碱溶液
1、仔细读题计算出氢氧根离子浓度;
2、利用式子PH=14+lgC(OH-)进行计算求值。
酸碱混合液
1、仔细读题计算出氢离子浓度;
2、利用公式PH=-lgC(H+)进行计算求值;
3、通过判断此时溶液中各物质电离、水解程度来判读出此时溶液呈酸性
两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是,HB/B-为共轭酸碱对的缓冲溶液,剩余的一元酸与一元酸钠的浓度相同,根据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 PH=PKa-lg[HB]/[B-] 因为[HB]=[B-],所以lg[HB]/[B-]=0,那么 PH=PKa=-lg2*10^-4=3.70
例如:
用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后溶液电荷守恒:
C(NH4+)+C(H+)====C(Ac-)+C(Cl-)+C(OH-)
物料守恒:
C(Ac-)+C(NH4Ac)====C(NH4+)+C(NH4Ac)====0.1mol/mL
联立:dao
C(H+)====0.1+C(OH-)
因为溶液中:
C(H+)*C(OH-)=10^zhuan-14
故解得
C(H+)^2-0.0001C(H+)-10^-14=0
C(H+)约等于(这里把10^-14约了)10^-4
故pH=4
扩展资料:
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H⁺]和[OH⁻]的浓度的相对大小.在任意温度时溶液[H⁺]>[OH⁻]时呈酸性,[H⁺]=[OH⁻]时呈中性,[H⁺]<[OH⁻]时呈碱性
但当溶液中[H⁺]、[OH⁻]较小时,直接用[H⁺]、[OH⁻]的大小关系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就显得很不方便.为了免于用氢离子浓度负幂指数进行计算的繁琐,数学上定义pH为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即:pH=-lg[]。
在pH的计算中[H⁺]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近似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离子浓度指数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
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说明:
1、在加法运算中,相差100倍以上(含100倍)的,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2、混合液的pH值是通过计算混合液的[H+]混或[OH-]混求解的,因此,计算时一定要遵循“酸按酸”“碱按碱”的原则进行。
3、不同体积的溶液相互混合时,混合后溶液的体积都会发生改变,但在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我们可近似认为体积具有加和性,即混合后体积等于原体积的和,当题目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时,则不能运用体积的加和性来计算溶液的体积,而应该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求算溶液的体积。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说明:
1、常温下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为7。
2、稀释时,弱酸、弱碱电离程度增大,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增多,溶液中c(H+)和c(OH-)变化较慢,因此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则没有电离程度的影响,所以变化得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