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深圳以前是什么(深圳发展历史是什么啊?)

时间: 2023-04-12 10:39:12

深圳以前是什么

深圳以前是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现今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目前,深圳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等美誉。

深圳发展历史是什么啊?

深圳发展历史是: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多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历史上,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先秦时期,广东地区居住的是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畲族和疍家等 。深圳是南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深圳的地理环境:

深圳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千米。

深圳依山临海,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

改革开放前深圳人是农村还是城镇

城镇。
深圳原先是一个镇,估计叫深镇,后改为深圳,是因为宝安县提出在深圳建设经济特区,后来才改为市,统辖宝安县和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盐田是后来才设的,后宝安县一分为二,分为宝安和龙岗原宝安县的县政府是在现在的西乡,新安街道那里。

深圳的前身是什么样的?还有保留下来的吗?

“深圳原是一座小渔村,一位老人在此画了一个圈,于是摇身一变成为经济特区。”这是人们盛传中的深圳历史,屈指算来也不过只有区区三十年而已。


走在深圳市区的街头,满眼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就连路旁的行人也是步履匆匆,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那传言中的小渔村,怕是挖地三尺也无从寻觅了。近来虽然有人为此不平,然而在如今繁华的背后,它的前身究竟是什么样子,似乎已经无足轻重了。


深圳别号鹏城,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从市区沿着海滨公路东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路过游人如织的大小梅沙,到达大鹏湾和大亚湾之间的大鹏半岛,在一个小站下了车。再沿着小路往里走,穿过一片杂乱无章的现代商铺和民房,一座城门出现在眼前,那就是大鹏所城。毫无疑问,这就是深圳之所以称为“鹏城”的起源。


城虽不高,然而那斑驳的条石和城砖,揭示了它至少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饱经了无数风雨沧桑却仍坚固如初。城楼也依然屹立,这是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两旁雉堞间的几尊大炮早已锈迹斑斑,只有在供游客拍照的时候,才能重拾往日的一点威风。

这座“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就已经守卫在这里。明朝中后期的抗倭之战中,它曾身经百战;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它作为据点长达十年;清末的鸦片战争,它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鹏所城的历史,就是中国明清及近代抵御外来侵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历史。曾经与它并肩作战的东南沿海众多卫所,大都早已沦为残垣断壁,甚至无迹可寻,它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向后人诉说着自己的苦难与功绩。

出于与生俱来的军事用途,这座面积不大的古城,没有市楼,没有县衙和城隍庙,甚至连商铺也难觅踪迹。城内的街巷,也几乎都是曲折多弯,以利于巷战。昔日的都统署、守备署等,都已仅剩遗址,唯有几座将军第以及参将署等尚存。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前行,路过一座青砖灰瓦的老宅,大门上立着“威武将军第”的牌匾,那是古城内最大的府第了。虽然身系战事,没有过多繁复的雕梁画栋,但整座大宅仍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非常壮观。尤其是其中牌匾众多,在广东省内,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


镇威将军第的主人,是大鹏赖三代五将”中最显赫的赖恩爵。他曾率众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可算十分难得。可惜这样的胜利,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大局之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鸦片战争战败后,香港及九龙半岛先后被英国占据,大鹏所城也被殃及,被裁撤以至废弃。


府门之前,站着一位身着清朝装束,拄着长枪无精打采的“兵勇”,想像着血雨腥风的年代,这样的精神面貌是肯定无法上阵厮杀的。今天的大鹏所城,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守卫森严,远离战争的居民在破旧的老房里悠闲地生活着,大概心里也在盘算早日离开这里,搬到那百里之外的繁华都市。所城的前世今生,恐怕只有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才会聊发思古之幽情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