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什么茶可以长时间焖泡(什么茶叶可以在紫砂壶里久泡,谢谢?)

时间: 2023-04-12 12:55:37

什么茶可以长时间焖泡

砖茶类,红茶类和部分老陈茶可以长时间闷泡。

砖茶类首选普洱茶,它可以煮,可以泡,是最适合长时间焖泡的茶叶种类,数次焖泡味道仍然醇厚优雅;其次是红茶类,大多红茶都经得起长时间焖泡,品种繁多,主要是祁门红茶和云南红茶;最后就是部分老陈茶,比如铁观音的的老陈茶,注意必须是陈的,否则泡久了涩味会明显增加。

什么茶叶可以在紫砂壶里久泡,谢谢?

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

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这个优点,在秋冬季节尤为突出,天气凉,捧一把壶在手,惬意得很。

不过紫砂壶的这一特性,使得它只能泡一些耐冲泡、耐高温的茶,比如老白茶(老寿眉等粗大叶子的茶为佳)、黑茶、陈年普洱茶等。

这些茶,多为粗老的茶叶或者是陈放多年的茶,具有独特的醇厚滋味,用紫砂壶冲泡,能够保温,相当于坐杯,让茶叶的滋味更好地析出。

但紫砂壶的保温特性,就不适用于红茶、新白茶、绿茶、黄茶。

绿茶、黄茶,多用芽头娇嫩的茶叶制作而成,不宜闷泡,若用紫砂壶冲泡,容易把茶叶闷坏,从而失去鲜爽的口感;

而新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的划分,即便是贡眉寿眉这样茶梗粗大、叶片厚的茶叶,也不适合用紫砂壶冲泡,容易让茶汤出现苦涩感。

红茶,忌高温长时间闷泡,否则非但没有醇厚感,还有可能出现酸味。

是以,保温性好的紫砂壶,并不是所有茶类都适用的。

《4》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留有余香


这一点,当真只能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

由于壶壁有一定的气孔率,壶内易吸茶汁。

在喝同一种茶的时候,这个优点被无限放大,茶香在内壁不断积累,第二次冲泡时,茶香悠悠。

很多茶友喜欢紫砂壶,就是因为它冲泡过后会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但随着喜欢的茶类越来越多,紫砂壶出现混泡(即一把紫砂壶冲泡多种茶类)的机会更大了。

这时候,紫砂壶的优势也变成了劣势。

不同的茶类香气不同,如果用同一把紫砂壶冲泡,则会出现串味,从而使喝茶失去了准确性。

同样,也不建议茶友们使用紫砂壶冲泡一些高香的茶类。

比如武夷岩茶,很多茶友和村姑陈说:“用紫砂壶泡岩茶,有着醇厚的口感,好喝的嘞”,不可否认,紫砂壶泡茶有着独特的醇厚感,但香气却大打折扣。

尤其是武夷岩茶,这类以香著称的茶,若茶香变淡,茶叶也失去了品饮的价值,这样做,还有意义吗?

是以,紫砂壶并不能像白瓷盖碗那样具有包容性,相反,它还有自己的小个性。

如果您真的喜欢使用紫砂壶泡茶,也未尝不可,建议茶友们冲泡不同的茶类时,不要使用同一把壶。

但这样计算下来,成本的确有些高了。

虽说紫砂壶的便捷性、包容性偏弱,但紫砂壶却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基本上爱喝茶的朋友都会人手备一把紫砂壶(村姑陈也不例外),在喝茶之余,用茶水养壶,也是喝茶的小确幸。

紫砂质地精密,气韵温雅,壶经久用,光泽更美。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发光鉴照人,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可以养壶,紫砂经人手抚摩后会越显出古雅。

什么茶叶可以长久泡在热水中也能喝

首选安溪铁观音陈年茶,次选红茶,熟普。陈年铁观音不仅具有青茶的作用,还有治感冒、治消化不良、降压降脂、防治糖尿病等效用,已有专家对此进行研究证实。在安溪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陈年铁观音的传说:清朝时,有个叫林福隆的员外肠胃不好,有一天肚子胀得很厉害,吃不下饭,到处找大夫看也没有用。家里人急忙到祖宅祈求神灵保佑,当天晚上,林员外做梦时得到仙人点化。第二天早上,按照梦里仙人的指点,家里人翻遍祖屋,在屋角找到色泽乌黑快要发霉的老茶,然后将其煮给林员外喝,结果,林员外肚子胀的毛病竟然好了。除了传说外,安溪民间的不少茶农每年都有存茶于陶罐的习俗,遇风寒冷热以陈茶当药。




陈年铁观音,
经过茶师烘焙多遍,而后经过真空包装保存于瓦缶中。若干年后,要品饮时,在经过茶师用碳熔方式烘焙30-60小时。茶水品为醇厚,柔软,并带有明显的“陈年味”,饮之犹如陈年老酒,称为“天然保健品”。
烘焙方式:
烘焙温度高,保存时间长,并根据茶叶特点进行逐年烘焙,以保证铁观音好茶的品质特征。
品茶感觉:
1.碳香味较浓,且回甘快,香气沁鼻;
2.茶水口感“柔软、顺口、润滑”;
3.滋味重,适合“茶鬼”喝、饮之,如陈年老窖;
适合消费群:
1.
中老年人;2.喝茶上隐的传统品茶人;3.胃不是很好的人.
茶文化:
1.
铁观音的典藏珍品,由于其储藏时间长,逐年烘焙烤火,使其味道浓厚,是早期乌龙茶茶叶文化的再现。
2.品此茶犹如在回味历史,人生沧桑,苦尽甘来;
3.代表对历史、传统的热爱,对事执着、忠诚,与时尚的喜新厌旧格格不入,不足之处就是缺少一种自然清新。
保存方式:
常温保存。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