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解放战争历史概况

时间: 2023-04-12 20:04:45

解放战争历史概况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及其基本史实。

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记载

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反对外国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战争,1810~1826年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解放战争成为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统治的解放斗争普遍高涨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有可能逐渐与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日益高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相继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民族解放战争是民族压迫的必然结果,具有明显的防御性和正义性。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全民性。参加这种战争的各阶级、阶层通常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及其代理人。根据具体条件,民族统一战线可能由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或封建阶层中的进步人士领导,战争性质和结局也因此而有所不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具有最大的进步性和胜利的可能性。民族解放战争通常由武装起义开始,初期作战形式一般为游击战,随着民族解放武装力量的壮大,可转为运动战和阵地战。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