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花全年都开花。
长春花别名金盏草、四时春、日日新、雁头红、三万花。台湾育种出多个品种,育种以花朵越大为趋势。中草药用途上,全草入药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等。
长春花性喜高温、高湿、耐半阴,不耐严寒,最适宜温度为20摄氏度到33摄氏度,喜阳光,忌湿怕涝,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盐碱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砂质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花期、果期几乎全年。
名词解析:
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
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
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寒,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
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
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
月季花荣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有52个城市将他选为市花,1985年5月月季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第五位。
花语:
月季花语:等待有希望的希望,幸福、光荣、美艳长新。
白月季:寓意尊敬和崇高。
在日本,白玫瑰(月季)像征父爱,是父亲节的主要用花。
白玫瑰蓓蕾还象征少女。
在美国,白色象征纯洁。
红月季:纯洁的爱,热恋或热情可嘉、贞节等。
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爱的代名词,是情人节首选花卉。
红月季蓓蕾代表可爱。
美国人认为红色月季花象征爱、爱情和勇气。
粉红月季:初恋。
美余春国人认为淡粉色传递赞同或赞美的信息,粉色代表忧雅和高贵的风度,深粉色表示感谢。
黑色月季:有个性和创意。
蓝紫色月季:珍贵、珍惜。
橙黄色月季:富有青春气息、美丽。
黄色月季表示:道歉,但在法国人看来是妒忌或不忠诚,美国则象征喜庆和快乐。
绿白色月季表示: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
双色月季表示:矛盾或兴趣较多。
三色月季表示:博学多才、深情。
月季的生态习性
月季属温带原产的落叶植物,有一定的耐寒力,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栽时需埋土保护越冬,其他地区可露地自然越冬,喜阳光,对日照长短无严格要求,因此可以不断开花,盛夏季节多停止生长,开花也少。
冬季如进入高温温室则呈常绿状态而继续开花,但对来年生长不利。
对土壤要求不严,喜中性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和黏壤土,能耐弱碱.在沙土和酸性土中生长不良,耐肥力强,需经常补充肥料才能不断开花。
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活血调经
月季花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它与代代花合用,更是治疗气血橘型不和引起月经病的良方。
用月季花、代代花各15g,煎水服。
月季花重活血,代代花偏于行气。
二药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其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甚好。
主治妇女肝气不舒、气血失调、经脉瘀阻不畅,以致月经不调、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恶心、呕吐等症。
2、解毒消肿
月季花药用竖伍耐价值比较高,它的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
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病症。
3、 疏肝解郁
月季花味甘、性温,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用于治疗肝郁血滞及胸胁胀痛。
美容润肤
月季花可以泡茶喝,女性常用月季花瓣泡水当茶饮,或是加入其他健美茶中冲饮,可以活血美容,使人青春长驻。
月季花还可以做美白面膜,具有美白、滋润肌肤的美容功效,适用于各种肤质的肌肤。
月季花食用方法
1、取月季花50克洗净,加水150毫升,小火煎至100毫升后去渣取汁,加入冰糖30克,黄酒10毫升调匀,待温服下,有行气活血,祛除色斑的功效,可治血瘀性闭经、疮疖肿痛、创伤性肿痛,能让皮肤红润有光泽。
2、取月季花的根9—15克,用水煎服,可治赤白带下。
3、取鲜月季花15—20克,放入保温杯内,用开水冲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连服数次后即可见效。
4、取月季花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取3克与黄酒调服,可治筋骨疼痛及轻微跌打损伤等病症。
5、取鲜月季花30克,与适量红酒炖服,可治产后子宫脱垂。
6、取月季花6克,沉香15克,炒芫花9克,一起搓碎,装入鲫鱼腹中,以淀粉封固,用线缝合,然后用水、黄酒各半炖熟,食肉喝汤,可治瘰疬未破者。
拓展资料:
药用月季花
名称: 月季花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YUE JI HUA
拉丁:Flos Rosae Chinensis
别名:四季花、月月红、长春花、月月开、四季春、月光花
药用部位:花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
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
体轻,质脆。
气清香,味淡、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山东、山西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
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甘;归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鲜品9~15g);或开水泡;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搽。
禁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等。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苦味酸、鞣质等。
2.药理作用:所含没食子酸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用月季饮(月季花30~90g,公鸡1只,炖服),每月1剂,经前服用,治疗痛经、闭经以及不孕有一定的疗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4):46)。
4.不良反应:过量服用月季花可引起剧烈腹痛,头冒冷汗。
停药或减量则消失。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2.《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
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
农历各月开的核郑花有: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莲花、七月蜀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花、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水仙花。
1,梅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改型颂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
2,杏花
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的学名指出:西方人对杏的认识,乃源于亚美尼亚,事实上,杏广布于东亚及中亚。其可采用播种或嫁接繁殖等种植方法,一般入药的杏,就是杏的果仁,有生津、解毒、清热之效用。初夏成熟。杏树原产中国,分布很广。
3,桃花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
4,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
通过进一步调查清理,已初步确定各桂花品种32个。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
5,山茶花
山茶花又名:山茶、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古名海石榴。
山茶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色至紫褐色。先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罗等别名。
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分布于重庆、浙江、四租租川、江西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6,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产量居首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
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