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的释义:
落叶知时,引发对生命飞逝的感受,忧落叶之悴,隐喻生命的秋天。
另外,此句诗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酬刘柴桑》。
鉴赏:
穷居忘时,暗示生命的孤寂落寞,落叶知时,引发对生命飞逝的感受;忧落叶之悴,隐喻生命的秋天,乐新葵、嘉穗之荣,反衬生命之荣盛不再回复;四时周转运行与来岁未知,展示了时间永恒与生命朝不保夕的对立。
1.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扩展资料: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形容秋天叶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4.描写秋天叶子的诗句李白的《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游子吟 顾况
故枥思疲马,故巢思迷禽。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古歌 沈佺期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精帘外金波下, 云母窗前银河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5.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如下:
1、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唐代杨凌的《江上秋月》
陇雁送乡心,羁情属岁阴。
惊秋黄叶遍,愁暮碧云深。
月色吴江上,风声楚木林。
交亲几重别,归梦并愁侵。
3、唐代李商隐的《寄裴衡》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4、唐代杨衡的《山斋独宿赠晏上人》
幢幢云树秋,黄叶下山头。
虫响夜难度,梦闲神不游。
窗灯寒几尽,帘雨晓阶愁。
何以禅栖客,灰心在沃州。
5、唐代卢纶的《同李益伤秋》
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
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6、宋代孙洙的《河满子·秋怨》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7、唐代成彦雄的《江上枫》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
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
6.形容秋天叶子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7.秋天叶子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诚城闭。 ——范仲俺《渔家傲·秋思》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辛弃疾
1.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弊绝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祥芦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扩展资料: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谨卜带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4.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5.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
——司空曙6.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7.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8. 今朝君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五言《寄全椒山中道士》10.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11.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韩愈《落叶送陈羽》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15.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德绍《落叶(一作孔绍安诗)》16.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17.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1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1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 甫20.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21.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孔绍安《落叶》22.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落叶》23.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24. 雨打芭蕉云落叶,风吹杨柳花飞絮。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26.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2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29.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30.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齐己《落叶》31.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32.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王周《落叶》33.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34. 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
35. 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3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7.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38.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齐己《闻落叶》39.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40.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41.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3.关于秋天,落叶的古诗落叶作者:修睦 原文: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落叶作者:孔绍安 原文: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送陈羽作者:韩愈 原文: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三五七言 / 秋风词作者:李白 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望采纳,谢谢。
4.关于秋天落叶的优美古诗词有哪些1、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落叶》 唐代:孔绍安 释义: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2、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代:欧阳修 释义: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唐代:杜甫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4、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长信怨》 唐代:王昌龄 释义: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风》 唐代:李峤 释义: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 唐代:贾岛 释义: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两汉:刘彻 释义: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先秦:屈原 释义: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代:杜牧 释义: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5.有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落叶 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 司空曙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
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落叶 王建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落叶送陈羽 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落叶(一作孔绍安诗) 孔德绍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王周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闻落叶 齐己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
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
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落叶 齐己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落叶 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和盛集陶落叶 钱谦益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落叶 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一叶落 白居易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6.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关于秋天,落叶的古诗落叶
作者:修睦
原文: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落叶
作者:孔绍安
原文: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送陈羽
作者:韩愈
原文: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望采纳,谢谢
8.形容秋天落叶的古诗词形容秋天落叶的古诗词: 登高作者:杜甫 (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宋·秦观《木兰花》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虞美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9.关于秋天的落叶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诚城闭。
——范仲俺《渔家傲·秋思》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辛弃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杜枚《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石竿斜。 ——李峤《风》 湖光秋月两相加,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题落叶 司空曙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落叶 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送陈羽 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落叶(一作孔绍安诗) 孔德绍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 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闻落叶 齐己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告让,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落叶 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落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和盛集陶落叶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袜搭局人》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一叶落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风引》 唐·刘禹锡枝毁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登高》唐·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雨霖铃》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唐·杜甫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池上宿》唐·刘得仁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宋·林速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古诗草的解释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古诗草的意思
古诗草的意思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及解释
1、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
2、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6、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7、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9、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
10、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11、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1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13、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14、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1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18、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0、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21、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2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3、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5、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26、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9、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0、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31、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32、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33、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弟子规解释
弟子规解释
一、总叙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三、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四、谨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五、信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若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六、泛爱众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七、而亲仁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八、余力学文
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释】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