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春秋时姜姓诸侯国,战国时为田氏所取代,是春秋七雄之一,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2、楚,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3、燕,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侯爵,为春秋七雄之一,本作匽、郾,姬姓,开国君主召公奭,都蓟,为周北方重要屏藩。
4、秦,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一统王朝,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5、韩,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春秋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
6、赵,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7、魏,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1、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2、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3、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就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搜拆”,其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4、由于春秋时期无数次的战争,使得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世搭枣侯国,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于是被称作为“战国七雄”。
5、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结成联盟,打败了齐、秦、楚等大国,成为较强盛的国家,但后来这个联盟破裂,齐国、秦国就兴盛了起来。
6、战国中期,魏国军队攻打赵国,赵国请齐国帮助退兵,魏国内部空虚,大军事家孙膑带领齐国的军队直接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军队本已攻破赵国首都,听见自己的国家情况危急,便急忙从赵国撤军去救魏国,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齐国军队,齐国军队堵住魏国军队,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
7、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盛,其他6个国家都不能单独抵抗秦国,于是就想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秦国为了打败其余的六国,挑枝坦拨六国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都和秦国亲近,于是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关键时刻常常不能齐心合力,结果给了秦国机会;秦国先后征服了其他国家,并灭了周王室,统一了中国。
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
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边的土地为秦国所拥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瞎镇。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裤谨。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
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公元前575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加的还有其它十多个国家。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不断。
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胡神基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成了霸主。
因此,春秋实际上有七霸,与战国的七雄总量相当。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