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子:代王李弘,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深得高宗宠爱,上元二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2、次子:潞王李贤,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
3、三子:唐中宗李显,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4、四子:唐睿宗李旦,于嗣圣元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武则天的傀儡,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景云元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他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与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亲爱的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你拥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不在时时刻刻需要爸妈的照顾了,在这里爸爸妈妈祝贺你!下面的这些话都是爸爸用时间总结出来的,希望你能够认真阅读!
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生活都不一样,小学时,我唯独不喜欢学习,就好似老师口中的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有时还波了不动,或许那时候我们每天上学只不过是为了与快乐同行。
初中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捷径就是学习,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考上一所不禅乱码错高中,然后逐步完成自己的理想。因此学习压力就开始加重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而且不懂制定学习计划,认为那只是做无用功罢了.生活虽然忙碌,但却毫无节奏可言。而自己每天经过杂乱而又忙碌的学习就会盲目的认为自己进步了不少,于是心里也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在这样的学习下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高中阶段,学习就唯有自己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但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懈怠心理,最普遍的就是在学习疲乏的时候,心想今天学习了很长时间,应该放松一下了.此类心理总是出现在晚上与’睡神’战斗的时候.然而懈怠心理就是决定成败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只要我们有理想有追求,就会无限的精力与活力,随之这最后一根稻草便什么也不是了。倘若在管理松懈的高中,我们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没有对未来的计划。那么随性的生活会就会让我们变得懒散,无聊的时间多的让我们空虚。发呆,闲逛,闲混,日子就这么过着,可心里充满了罪恶感。这无非是最无趣的生活了。就像暮年的老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有人说,学习这么多知识没有什么用处?也有人说,学习是为了陶冶情操,但我认为,学习是为了造就我们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品格。贺哪所以,儿子你应该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成为一个成功的.有价值的人。
还有你应该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这是你生活中的必修课,倘若你放弃了,人生便是暗淡无光的,毫无生机可言的,快乐也不必再说了。
儿子我的经验还有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该以快乐的陪侍心态对待每一天,这样,我们眼中的世界会变。
武则天:2个丈夫,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4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纤厅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激竖睁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明岁,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