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时间: 2023-04-13 03:07:42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羌笛何须怨杨柳下一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原文介绍

1、羌笛何须怨杨柳下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岁清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毕前山中。手雀清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总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袭山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禅稿“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拍袭中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翻译

大慧历意: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2.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写听到羌笛的感受,由《折杨柳》曲名与春风相联,以“春风”暗喻皇恩,“春风不度玉门关”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关心边塞士兵。境界雄阔苍凉,含义野伏曲折前脊搜深刻.

姜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姜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如今山西太原)人。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弊坦告河,好像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信兄迟迟不来呢?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租明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