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下马客在船下一句是举酒欲饮无管弦。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方法是互文、借代。
原文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举起酒杯想喝酒,但没却没有管弦音乐。 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特点它的实际含义远远大于字面义。
如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并非“明月”只指“秦时”、“关”只指“汉时”。
修辞学常识
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借代”“互文”。“借代”现代汉语仍然使用,而“互文”用得极少。“互文”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重在形分义合,上下文互相补充,共同表达文意。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月”在上,“寒水”“沙”在下,它们是“笼”与被“笼”的关系。在这里“烟”“月”互相补充,理解为:烟、月都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在东西南北都大喊大叫,横冲直撞。
假如不明互文的特点,只从形式上理解,易误。《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王逸《楚辞章句》注释没有考虑互文,把“夏康”连读,讲成人名,即“太康”。
实际“启”为夏启,“夏”亦为夏启。两者互文,一言启,一言夏,实指一个人。这样理解形式上对应才整齐。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系白居易自指。这句话如果照字面讲,那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到,被送的客人上了船,也就是客人在船上,送客的主人在岸上。如果照这样理解,那么下文“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无法解释了。因为主客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在船上是无法相对而饮的,因此“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夕,即主人、客人本来都是骑了马来的,到了得阳江边,大家都下马上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把“主人客人一同下马一起上船”这个意思表达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是用的“互文”修辞手法。诗词受字数限制,用了“互文”,能收到“诗句精炼,意境仍在”的表达效果。“互文”就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连贯的语言里将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 个。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全诗不再赘述,只讨论“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很多人这么解释:
主人系白居易自指。这句话如果照字面讲,那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被送的客人上了船,也就是客人在船上,送客的主人在岸上。如果照这样理解,那么下文“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无法解释了。因为主客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在船上是无法相对而饮的,因此“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夕,即主人、客人本来都是骑了马来的,到了得阳江边,大家都下马上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把“主人客人一同下马一起上船”这个意思表达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是用的“互文”修辞手法。诗词受字数限制,用了“互文”,能收到“诗句精炼,意境仍在”的表达效果。“互文”就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连贯的语言里将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 个。
如果用互文来理解这句,送别的情景大打折扣,真实情况这样理解:主人听说客人要在匆匆骑马赶去送行,客人在船上摆好酒宴,等待友人的送行。马蹄声近 ,客人跑商船头迎接,主人急匆匆勒马,跳了下来,和前来迎接的客人两个好朋友挽手上船饮酒。这样一个美好的场面硬生生被一个互文的修辞手法破坏掉了,整首诗歌的意境也大打折扣,个人认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一种真实情景的写照并非互文的修辞手法。
管指管类乐器,如笛子、箫之类;弦指弦类乐器,如古筝、琵琶。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在这里管弦代指与其密切相关的“音乐”,是借代中具体代抽象的用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