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待人。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翻译: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赏析: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阅读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原诗: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释义:
人生没有根蒂,飘泊犹如路上的灰尘。
分散开追着风旋转,这已经不是原来的自身。
降落世上便应成为兄弟,何必同胞骨肉才相爱相亲?
得欢乐时且欢乐,备下斗酒邀请近邻。
盛壮之年不会再来,一天之内不能有两个早晨。
抓紧时间勤奋努力,流逝的岁月不肯等待人们。
扩展资料:
《杂诗》共十二首。所谓“杂”,是就其内容而言的,诗人不拘于一时一事,心有所感即形之于诗。最初并没有题目,后来所写渐多,便总其名为“杂诗”。
因此,这些诗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前八首多慨叹时光流逝,身老家贫,壮志难酬,应奋起自勉。后四首主要写行役之苦。据王瑶先生所编《陶渊明集》考据,这里所选的前八首诗当为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诗人五十岁时所作。
前八首是五十岁这一年主要是下半年的杂感,主题可归为隐耕咏生命这一大类;九、十两首写羁役苦况;“我行”一首是喻政局形势;末首很可能是看到自己的幼子想到生命的嬗递不息,是对自己叹息将归南山的回声和解脱。
诗人汲取了佛家、老庄对人生个体的看法,但在行为指导上,都作出自己的主张。诗意分三层:
一、生命有限;
二、四海之内应相亲;
三、盛年不再,勉励做人。
诗中写人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转眼之间,“已非前身”;所以自己应当乐即乐,当饮即饮。前四句写人生如逐风之飘尘,常常不能自主。接下四句,承上而来,既然人生不易,就应相亲相爱,及时行乐。最后四句,感叹盛年不再,时不待人,应及时勉励,莫使年华逐水流。
作者感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恒逢知已当及时行乐。“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和腐败的社会风气的憎恶情绪。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杂诗》八首之一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翻译(我的理解):一生中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不回在重复出现了.
每天,早上是很重要的时间.
及时的勉励自己继续努力,应为岁月不回等到你醒悟再时光倒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