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金石遗文是什么

时间: 2023-04-18 08:03:49

金石遗文是什么

明丰道生撰。道生即丰坊所更名也。所著《古易世学》,已著录。坊颇能篆籀书,其诸经伪本多以古文书之,至今为世所诟厉。此书杂采奇字,分韵编次。但以真书一字,直音於下,无所考证,亦不注所出,体例略近李登《摭古遗文》。虽未必全出依托,然以道生好撰伪书,凡所论撰,遂无不可疑,故世无遵而用之者。此本又传写失真,益不足据矣。金石遗文指的是碑刻拓帖, 将碑刻上的文字图案用纸拓下来,即为碑刻拓帖。

笔下有乾坤,胸中藏千古(9.17)

1苏轼《行香子》: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2“六一居士”;一张琴,一壶酒,金石遗文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棋一局,老翁一位。

3清代陈沆《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4人若是无法觉察内在的情境,它们就会投射出来,变成外在的命运。—卡尔·荣格

5如做何好私域?�͏ 第一、私域是一把手工,程老板自要己带队执。行第二、要有专职内容人员,域私靠的是内容动驱。第三、要有销人售员,做一一对的私聊成交及宣营传销等,第四最重的要一点,要利有润产品,保证域私团队正的常运营。

6笔下有乾坤,胸中藏千古,写史书的人,无疑是用笔墨改天换地,用汉字扭转山河。

7通胀,就是,东西贵了,你的工资也涨了,你觉得钱慢慢不值钱了。

8通缩,就是,你的工资没涨,但是东西便宜了。你觉得钱更值钱了。

9滞涨,就是,你的工资没涨,但是东西变贵了。你觉得钱很快不值钱了。

10古斯塔夫·勒庞的名著《乌合之众 —— 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11他总结群体心理有如下三个特征:

12长时间在群体内的人,「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切感情情和思想都受着催眠师的左右。」

13勒庞总结道:「从以上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是,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社群,包括同学群、朋友群、兴趣群等,从客观上而言都是一个「拉低智商」的地方。

14以前我们聊过一本书《异类》,其中有一个有点神似的案例:加拿大冰球联盟里最成功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在1月到3月出生的,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在这项运动里表现更抢眼。
其实是因为加拿大冰球运动员的年龄资格认定是从1月1日开始的,所以一季度出生的人,整体比同龄人身体智力发育更成熟,起点比别人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取得成就,获得各方面的奖励与正反馈,他们也因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绩越来越好。
这两个事,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不管是在学习上努力,还是在体育上下功夫,都是找到一条足够长的坡道,不断积累信心,不断重复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将小优势积累成大优势。

15投资也是一样,长期复利是利润重要的来源,沪深300全收益指数过去17年上涨554%,看起来巨大的涨幅,换算到每年的年化收益率只有不到11%,而优秀投资者长期年化收益率能达到20%以上。
投资中不少短期的大跌,长期看起来都是杂音,波动放大的时候,可能会创造出错误定价的机会,短期的噪音始终会过去,市场回归正常往往会给我们创造机会。

卖油翁 全文翻译

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六一居士的六个一是什么

六一居士,是指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和老翁一个(欧阳修自己)。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万年见的号。史料记载,大概每隔10年或者20年,欧阳修就会有一个新的雅号,有 自己取的,也有朋友给取的,如逸老、达老、醉翁等。他最后一个雅号,叫作 “六一居士”。

欧阳修为自己改号“六一居士”,表达他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其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1070年7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

道他文言文答案

1. 《道行》的阅读答案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

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⑩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⑩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⑩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⑩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⑩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6.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18.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19.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20.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德行高,道行高。(说明:本题2分。)

17.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说明:本题4分。)

18.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说明:本题4分。)

19.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说明:本题4分。)

20.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明:本题4分。)

21.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说明:本题2分。)

22.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 《求知之道》文言文阅读答案是什么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次之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译文:人不是圣贤,怎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只知道其中一点,唯恐不只是这一点,而想方法去寻求另外的内容,这是最聪明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因为听别人说还有另外的含义,这是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喝彩人说还有另外的意思却不敢相信,这是又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讨厌别人说还有另外的意思,这是最差等的求知者.

3. 道行阅读答案快快快 答案:

1.德行高,道行高。

2.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

3.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

4.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

5.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6.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7.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

4.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和翻译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选自《列子》) 【注释】①党:旧时指亲族。

②竖:童仆 163.歧路亡羊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

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掉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色边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 *** 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启示: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

5. 急求 得到宝玉原因:耕作偶然得到这块宝玉

失去原因:邻居告诉它这是快怪石

邻居:"阴欲图之"看出他有心计,贪婪,自私狡猾

1.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观点:1生活细节中父母言行教育的潜在影响力 2诚信 3平等 4

赞成,曾子的做法体现了诚信,1.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2.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父母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韩非子:战国晚期人,法家,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自己做的, 不一定对

6. 君道 文言文阅读答案 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

请参考一下。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7. 问几道文言文的题 这么多,10分有点少啊。呵呵

一、

1、解释带点字

共:一起

尝:曾经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现”打错了)。

译:管宁和原来一样的读书,而华歆扔下书出去看。

3、管宁为什么要与华歆割席而坐,并且认为华歆不是自己的朋友呢?

因为华歆与他的志向不同,追求不同。而朋友应该志同道合。

4、管宁割席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应该有远大理想,不可目光短浅,被眼前利益所诱使。

5、谈谈你对华歆的看法。

(这是见仁见智的)华歆不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学习,与管宁相比学习的一直不够坚强。

二、

1、诸:兼词,译为“之于”。

尔:你。

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译:把它展示给玉匠,玉匠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敬献给您。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如果把它给我,那么都丢掉了宝贝,不如让别人拥有这个宝物。

3、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拒绝别人献给他的东西。不能贪婪,不能受贿,不能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4、作者在文中褒奖的是谁?褒奖了他怎样的精神?

褒奖了子罕。褒奖了他不沾钱财、清白如玉的君子精神。

三、

1、

其舍近墓 舍:房子(名词)

舍市傍 舍:建造房屋(动词)

复徙 徙:迁徙,此处为搬家

遂居 居:定居。

及孟子长 及:等到

长:长大成人

卒成 卒:最终

2、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3、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分别迁到了什么地方?

因为环境不好。分别迁到墓地之旁、集市之旁、学校之旁。

4为什么孟母搬家时说:“此可以居吾子也”?从中看出教育孩子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因为家在学校边。说明环境对孩子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尽量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或社会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不断熏陶渐染,逐渐成长。

四、

1、“屡易其号”中的“屡”是什么意思?

多次

2、“六一居士”中的“六一”具体指什么?

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集录,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个老翁(自己)。

3、欧阳修为什么要在“既老而衰且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号改成“六一居士”?

抒发自身欲摆脱尘世,隐居闲适的乐趣,其中也有老来衰病的自嘲。

诗歌你你自己搜,到处都有诗歌鉴赏。

----

8. 《寒号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

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

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

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9. 古文翻译及答案 选D(A离开/距离[摘自《两小儿辩日》],B轻视/交换[摘自《愚公移山》],C禀告/白颜色[摘自《送东阳马生序》],D连词,如果[摘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祖纪上》])

选C(A到[摘自《郑人买履》],B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第三人称代词[摘自《出师表》],D到……去[摘自《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

(1)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

(2)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

(3)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

机智灵活(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壮。)

英勇无畏(“夜半,童自转……复取刃杀市者。”)

知法明理(“因大号……愿以闻于官。”)

不慕富贵(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柳宗元的《童区寄传》译文:

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随即埋藏了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区寄到集市中窝藏强盗的主人那里。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