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顺序:原子晶体的共价键大于离子键大于金属键大于氢键大于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如果属于金刚石,其一般是最强的;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比较强;金属一般熔沸点不是特别高,属于稍弱,这只是一般规律。如离子化合物取氯化钠;金属键取金属钨,则明显金属钨的金属键强于氯化钠的离子键(通过熔沸点比较即可)。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间,一般较弱。故分子晶体一般熔沸点较低,气体和液体较多。氢键属于特殊作用,处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在共价化合物中形成弱极性键或强极性键是由哪些因素来决定的?电负性差值达到什么程度,极性键就转变为离子键?在共价化合物中,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偏向于对它吸引力较大的那个原子(即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将偏近于这个原子),所以形成的键就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它们之间键的极性就越强,其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为负极,电负性较小的原子为正极。例如,卤素中氟的电负性为4.0,氯为3.0,溴为2.8,碘为2.5,而氢的电负性为2.1。显然,在卤化氢分子中键的极性强弱的程度应为:HF>HCl>HBr>HI其中H—F和H—Cl为强极性键,H—I为弱极性键,而H—Br则介于两者之间。卤素原子是负极,氢原子是正极。又如CH4中的C—H键,由于碳的电负性为2.5,与氢的相差很小,所以是弱极性键,碳是负极,氢是正极。电负性差值与键的极性之间有没有严格的定量关系?电负性差值达到什么程度,极性键就转变为离子键?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因为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没有一条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近代实验表明,即使在由电负性最小的铯和电负性最大的氟形成的最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氟化铯中,键的离子性也不是百分之百,而只有92%。我们可以用离子性百分数来表示键的离子性相对于共价性的大小。对于AB型化合物单键离子性百分数和电负性差值(XA—XB)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从表可知,当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约为1.7时,单键约具有50%的离子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如果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可判断它们之间主要形成离子键,该物质是离子型化合物;如果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则可判断它们之间主要形成共价键,该物质为共价化合物。例如钠的电负性为0.9,氯的电负性为3.0,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值为2.1,当它们互相结合成NaCl时,其键的离子性百分数约为70%。因此可以判断氯化钠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主要是形成离子键,氯化钠为离子型化合物。
区别: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
金属键:金属离子间依靠自由电子而产生的强的相互作用力.
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单质中.
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aCl、NH4NO3的阴阳离子之间.
共价键一般存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如H2O、HCl中,NO3^-、CO3^2-中的原子之间.
扩展资料:
离子键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集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当两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靠近时, 表现为相互吸引,而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又存在着静电排斥作用,当静电吸引与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便形成离子键。因此,离子键是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属于化学键,大多数的盐,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的键,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与物体的熔沸点和硬度有关。
性质
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是以晶体形式存在。
离子键较氢键强,其强度与共价键接近。
共价键(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或者说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其本质是原子轨道重叠后,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反应中,共价键存在两种断裂方式,在化学反应尤其是有机化学中有重要影响。
均裂与自由基反应
共价键在发生均裂时,成键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团),均裂产生的带单电子的原子(团)称为自由基,用“R·”表示,自由基具有反应活性,能参与化学反应,自由基反应一般在光或热的作用下进行。
异裂与离子型反应
共价键发生异裂时生成正、负离子,例如氯化氢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有机物共价键异裂生成的碳正离子和负离子是有机反应的活泼物种,往往在生成的一瞬间就参加反应,但可以证明其存在。
金属键(metallic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是非极性键。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
例如:一般金属的熔点、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密度成正相关(便可粗略看成与原子外围电子数成正相关)。在配合物(多聚型)中,为达到18e-,金属与金属间以共价键相连,亦称金属键。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是利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明金属键的形成。因此,能带理论也称为金属键的量子力学模型,它有5个基本观点:
1、为使金属原子的少数价电子(1、2或3)能够适应高配位数的需要,成键时价电子必须是“离域”的(即不再从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原子),所有价电子应该属于整个金属晶格的原子共有。
2、金属晶格中原子很密集,能组成许多分子轨道,而且相邻的分子轨道能量差很小,可以认为各能级间的能量变化基本上是连续的。
3、分子轨道所形成的能带,也可以看成是紧密堆积的金属原子的电子能级发生的重叠,这种能带是属于整个金属晶体的。例如,金属锂中锂原子的1S能级互相重叠形成了金属晶格中的1S能带,等等。每个能带可以包括许多相近的能级,因而每个能带会包括相当大的能量范围,有时可以高达418 kJ/mol。
参考资料:-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