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乳白色种仁即可。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生长环境: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
分布范围:产于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对于假苹婆,这是我们大家不太熟悉的一种食物,实际上假苹婆是非常健康的一种养生水果,首先假苹婆吃起来的味道不错,而且吃假苹婆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吃假苹婆,那么具体假苹婆怎么吃好,一起看看吧。
假苹婆属于比较少见的一种水果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假苹婆,实际上假苹婆是非常健康的一种食物,吃起来的味道不错,而且在每年的7、8月份是假苹婆的收获季节,这时候采摘的假苹婆只需要晒干就可以买回来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加工过程,吃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而且我们吃假苹婆一般都是吃果仁,蒸、煮,甚至烤和红烧都是可以的,怎么吃就看你喜欢了,因为它的味道和板栗有些像,所以相信很多人都爱吃,都是不错的吃法。
而且在吃假苹婆的时候还要注意,首先假苹婆可以放入锅中用沸水煮熟,然后剥去外面一层黑色的皮,只吃里面白色的仁,可以看到煮过之后的假苹婆果仁是乳白色的,而且质地还比较软,吃起来有一些甜味,而且还有些汁,所以说吃起来的味道以及口感都很不错,和比较相似的板栗相比,假苹婆的味道会更好一些。生活在广东的人们应该吃过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菜肴,其实这里的凤眼果就是假苹婆,吃起来的味道很不错。
假苹婆是热带水果的一种,很多人都对假苹婆是不太熟悉的,特别是不清楚假苹婆的吃法,很多人面对假苹婆都有些无从下口,那么具体假苹婆怎么吃会比较好呢,上面介绍的就是假苹婆吃法了,所以说我们就要注意学会假苹婆的吃法才行。
1、炒:可以将凤眼果放锅里炒,果壳会爆开,去壳很容易。一些稍嫩凤眼果不容易爆开,买时要选择较老的凤眼果。
2、煮:在凤眼果的壳上划十字,放在盛满水的锅中煮熟,可以轻松将凤眼果的外皮剥除下来。
凤眼果别名:罗晃子、苹婆果、九层皮、潘安果、七姐果、富贵子、假九层皮、红皮果。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其营养价值丰富。在广东常用于名莱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莱。
苹婆果的做法简单多样,可煲汤、煲粥、做各色家常美味佳肴等。无论做哪种美味佳肴,苹婆果食用前应该先煮熟去掉外皮。下面就介绍苹婆果的简单做法。
(1)苹婆果瘦肉汤
原料:苹婆果(凤眼果)300克,瘦肉200克,盐适量。
做法:
1、取出苹婆果果实,清洗干净;
2、把清洗干净的苹婆果放入锅中煮熟,倒出并去掉外皮;
3、瘦肉清洗干净,切片;
4、把瘦肉、去皮的果肉、清水(6碗左右)全部入锅、大火煮开,小火煲半小时左右,加适量盐,便可食用。
(2)苹婆果银耳莲子羹
原料:苹婆果(凤眼果)200克,莲子300克,银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取出苹婆果果实,清洗干净;
2、把清洗干净的苹婆果放入锅中煮熟,倒出并去掉外皮;
3、鲜莲子去壳去心,银耳用清水泡发;
4、把去皮的苹婆果、莲子、银耳、清水(6碗左右)放入锅中煲4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便可食用。
(3)苹婆果焖鸡
主料:苹婆果(凤眼果)150克,鸡半只。
辅料:蒜头、姜、酱油、蚝油、白酒、白砂糖、淀粉、植物油、盐等适量。
做法:
1、取出苹婆果果实,清洗干净;
2、把清洗干净的苹婆果放入锅中煮熟,倒出并去掉外皮;
3、鸡洗净剁块,加入盐、酱油、蚝油、白酒、白砂糖、淀粉适量拌匀后腌制15分钟;
4、姜切丝、蒜头捣碎备用;
5、锅烧热倒入适量植物油,加入碎蒜头、姜丝,煸至金黄色;
6、倒入腌制完的鸡块,大火炒至金黄色后倒入去皮后的苹婆果,加入2碗水后烧开,调到中火盖上锅盖焖20分钟即可。
拓展:
苹婆(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
“苹婆”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即唐三藏从西域传入,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夕)用它来供奉,因此又名“七姐果”。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厘米,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毫米,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
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生长环境
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
分布范围
产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繁殖方法
苹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压繁殖、根蘖繁殖和播种育苗法。
扦插繁殖
苹婆的.枝条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 ,半木质化枝条、木质化枝条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一般选用2~3a木质化枝条,插条剪成约15cm,春秋两季扦插于苗床。
为了提高成活率,也可作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入土约3cm。只要保持好空气及土壤的湿度,1个月左右即可发根。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当瞢荚果成熟开裂时,及时取出种子,即采即播,避免暴晒脱水。沙床湿度不 能太湿,沙的湿度以手抓成团,指缝无水滴 为宜。播种前沙床和种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灭菌处理,用点播法播种。播种后注意要遮荫保湿,7d后可 出芽,第二年春植株可达20~40cm,3~4月便可移栽 。
食用价值
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
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1枚小鸟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菜”。
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惜结实率不高;如能注意选育种,提高结实率,是 一种值得提倡的木本粮食植物。[3]
蓇葖果鲜红,果实可食用。叶可裹粽。种子可食,风味仿如树菠萝子、板栗,珠三角来炆肉作菜,味极美。荚和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
景观价值
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 一种很好的行道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