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大品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金鱼易于饲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一般都是金黄色,形态优美。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观赏鱼。中国的金鱼主要是在鲫鱼上发展而来。而彩色鲤鱼传到日本后得到很大重视。
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金鱼在我国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到过年的时候家里买上两条金鱼供着,寓意在来年金玉满堂、年年有余。
三代之后就会变成鲤鱼。因为将金鱼在鱼龙混杂的河里的时候,金鱼就会和其他种类的鱼交配,而本身金鱼的基因就会被稀释。
而且金鱼的基因确实是比较不稳定的,同时还将金鱼放在江河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无论如何金鱼都是不可能自然繁殖成功的,在野外这种环境下,一代、两代还是可以见到金鱼的,但是从第三代开始就困难。
金鱼在分类学上与鲫鱼同属一种,与鲫鱼相比,金鱼在外部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但总体上整个鱼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的最前端是口,后部有鼻、眼和鳃盖。
金鱼特征:
有些品种头部上端有肉瘤,有些品种鼻部上方有绒球,有些品种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还有的品种鳃盖外漏形成翻鳃。金鱼躯干体披鳞片,主要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珍珠鳞。
其侧面具有侧线,不同品种金鱼的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数目不尽相同。典型的金鱼躯干具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个别品种无背鳍或臀鳍。金鱼尾部由尾柄和尾鳍构成,其尾鳍形状变化多端。
金鱼是我国人民乐于饲养的观赏鱼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因而为人们所喜爱。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科学家已经查明,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作为观赏鱼,远在中国的晋朝时代(265~420年)已有红色鲫鱼的记录出现。在唐代的“放生池”里,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宋代开始出现金黄色鲫鱼,人们开始用池子养金鱼,金鱼的颜色出现白花和花斑两种。到明代金鱼搬进鱼盆。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脊椎动物门、有头亚门、有颌部、鱼纲、真口亚纲、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的硬骨鱼类。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鱼类和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捕捉鱼类作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养鱼的记录(根据殷墟出土甲骨卜辞),由于长期的捕鱼、养鱼,同鱼类接触的机会颇多,这也就是对鱼类的观察机会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发现在野生鱼类中发生变异的种类,尤其是变为金色或红色的种类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时人们把金色或红色的鱼类统称为“金鱼”。我国明代伟大的本草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写有:“金点有鲤鲫鳅数种,鳅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
以上可知,称为“金鱼”的鱼原有四种,“金鲫”即颜色变为黄、红的鲫鱼,以后由于单独培育金鲫,变化越来越大,所以,“金鱼”这一名称只代表由金鲫培育出来的各变异品种,即现今的金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