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代关于年岁的名称还有孩提(2-3岁)、束发(男子15岁)、及笄(女子15岁)等。
垂髫指的是3-8岁之间的幼童。
髫(tiáo),自然下垂的头发的意思,在古代,儿童在七、八岁的时候,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以上几个称谓都指七、八岁以前的孩童,不分男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句话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垂髫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关于儿童称谓
1、襁褓
“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儿童,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
2、孩提、孩抱
孩提或孩抱,指的是两三岁的儿童。这里的“孩”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
3、始龀(chèn)或龆龀
婴儿在出生6到8个月后,开始长出牙齿,叫做“乳牙”,大约到了七、八岁时,乳牙就会掉落,长出恒牙。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龀的本意是毁牙,意思是牙齿毁坏掉落,始龀的完整意思就是:乳牙开始毁坏掉落,这个时间就是儿童七、八岁的时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