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普陀山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时间: 2023-04-19 00:26:31

普陀山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甚至还有人说观世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那么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你知道的有多少呢?一起往下看看吧。

被大海包裹的小岛,千百年来不知吸引着多少虔诚的心灵。海天佛国,观音道场,究竟在这里流传着多少传奇的故事?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究竟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普陀山有三大镇山之宝,杨枝观音碑就是其中的一个。珍藏这块碑刻的寺院也因此得名杨枝庵。这幅观音绘画的作者就是初唐时期有画圣之称的阎立本。

从阎立本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观音菩萨的造型是非常美丽的女性形象。

同是观音的画像,这幅拍摄于《观音宝相集》中的观音像却是一个长着胡子的男性形象,这与常见的观音形象大向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观音造像还有男女之分吗?

观音菩萨的信仰是经过丝绸之路,随着天马、葡萄和胡服一起传入中国的。最初,观音菩萨以伟岸的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于寺院殿堂。由隋代至初唐,无论是男相还是无性相的观音,都已显示出女性神的端倪。唐代社会的鼎盛伴随着佛教信仰和佛教艺术的普及。观音的形象也开始朝着世俗化发展,变得丰满妩媚,端庄美丽。至此,观音菩萨被改造为中国化的“观音娘娘”,成为一位美丽的女菩萨。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风行,观音的造像也开始受到影响,没有了唐代那般妩媚和暴露。观音不再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而更像一位慈爱的中年妇女。

观音菩萨的变化,他是有深刻的文化背景的。在印度的时候,观音菩萨他现的是丈夫像,是个男像观音,为什么呢,因为在印度文化当中,他们崇尚的慈悲是男性的特质,凡是女性代表着智慧,这是一点,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是认为父严母慈,女性才具备这份慈悲的美德和品德,所以说为了更方便的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观音菩萨,接受观音信仰,对观音菩萨的外在的形象进行一定的转化和描绘,也是必要的。

看来观音菩萨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及民间信仰的影响,观音的形象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实在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形象也是有多种变化的,这种变化始终阐释还是与佛教相关的内容。

访谈:普陀山净敏和尚

佛教有两部非常着名的经典,一部是妙法莲花经,一部叫大佛顶首楞严经,那么在妙法莲花经当中有一个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它的一个段落,这里面就讲到了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化身,而楞严经当中就讲到了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印身,这里面有一个微妙的区别,但是大同小异。

如今在普陀山普济禅寺的圆通大殿两侧陈列的就是《楞严经》中所记载的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造像。佛经上说观音菩萨是为了教化不同种类的众生,因时因地因人而示现不同的形象。千手观音就是观音菩萨所示现的众多形象中的一种。佛经说“千手千眼”就是用来观察尘世,救助众生的。

佛教四大道场的普陀山

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是舟山群岛中的一座小岛,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据记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和尚慧锷从五台山请的观音像回国,路过普陀山,船遇大风触礁。这个虔诚的日本和尚,以为观音菩萨显灵,不愿东渡日本,于是便在普陀山上修建寺院,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称“不肯去观音院”。此后普陀山成了观音菩萨的道场,它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 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