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近代名人廉洁的故事

时间: 2023-04-19 03:43:36

近代名人廉洁的故事

1、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可谓官高权重。然而他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临终时只留下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书籍和一所住宅。住宅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他留下的《家属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2、战胜后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主席找点吃的补身体。警卫战士小魏拿了四双旧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 一条狗,想以此为食。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并拒绝了。

3、毛主席的衬衣、床单和拖鞋,都是打上补丁继续使用,舍不得换新。而且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以身作则,从未吃过肉食。

举例几个廉洁自律的名人。(至少四个)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廉洁自律的名人都有谁 有哪些名人廉洁的故事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

廉洁小故事(名人故事)

杨震四知
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吏、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广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用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现代有几个清廉故事

毛泽东的几个清廉故事 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单位发了一大摞书以便自学。其中有一本叫《历史的镜子》的书,里面既有古代清廉官吏故事,也有现代人民公仆故事,有古代贪官丑行录,也有现代贪官丑行录,诸葛亮、包拯、毛泽东等名人与成克杰、胡长清等同处一书,可真是美与丑、善与恶,泾渭分明。 许多故事读来感人至深,特别是毛泽东的故事,让老树连看了几遍。现摘录几则,以达共勉! 穿16个补丁的衣服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了,补丁摞补丁。工作人员多次要给他换新的,他都不同意。有一次,一个工作人员背着他领了一套新军装,他发现后硬是把新军装退了回去。他的旧军装到底有多少补丁?一个警卫员数了一下,大大小小共有16个。 毛泽东的一双鞋也已经穿了很多年,鞋底磨穿了洞,鞋面都开线了,工作人员多次要把它丢掉,他总是说:“修一修还可以穿。”修鞋师傅看了摇摇头说:“已经破成这样,还咋修呀!”但他还是不让扔掉。 老树点评:当年艰苦朴素的作风如今似乎荡然无存了,大街上穿着补丁和有破洞衣裤的,都是年轻人为追求时髦而搞的花样。 把小轿车让给老同志 在延安,领导干部没有小车,外出都是骑马代步。一位华侨出于对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信赖和热爱,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 在分配小车的时候,大家都同意分给毛泽东一辆。可毛泽东提出,一要考虑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把一辆车分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德总司令调动使用,一辆分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共同使用,毛泽东照常骑马代步。有一次,毛泽东骑马去枣园开会,回来时马突然受惊,将他从马上摔了下来,左手摔伤了。朱老总和“五老”都要把车让给他坐,甚至把车开到他跟前,可他就是不坐。几天后,毛泽东到中央大礼堂作报告,警卫员又劝他坐车,说:“就坐这一趟吧,等胳膊好了就不坐了。”毛泽东打趣说:“胳膊有伤又不耽误两条腿走路,走!”说着,迈开大步向中央礼堂走去。 1960年,在我国遇到暂时经济困难的日子里,党中央领导带头不吃肉。一天,毛泽东亲自对他的警卫员说:“我不吃肉了,猪肉和鸡肉要出口换机器。我看有米饭、有青菜、有盐、有油就可以了。”一次,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开会,到了深夜,工作人员商量,给他们做些包子,放一点猪肉。夜餐送去后,周恩来总理出来了,悄悄地问:“主席说了不吃肉,怎么包子里放肉了。”大家回答说:“主席几天没吃肉了,今天开会,我们想让主席和政治局的同志一起吃点肉。”总理听后严肃地说:“以后没有主席的话,可不要搞了。”后来工作人员一起向毛泽东说:“主席,你这样下去会把身体搞坏的,党和人民都需要您。”毛泽东说:“全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