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近代土木工程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时间: 2023-04-19 03:54:36

近代土木工程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近代土木工程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叶这段时期。

主要成就有:

1、19世纪中叶钢材及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开始大量使用;

2、20世纪20年代后期成功制造了预应力混凝土;

3、土木工程在材料、施工、理论三个方面出现了新趋势,即材料轻质高强化、施工过程工业化和理论研究精密化;

4、天然材料开始向人工建材产生飞跃;

近现代土木工程新特点:

1、材料上:从原本以木材、石料、瓦砖为主转变到开始广泛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

2、知识体系上: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学科逐步形成;

3、内容形式上:逐渐发展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等工程建筑和工程设施,不仅能够在地面修建,而且有些能够在地下和水下修建。

近几年的土木施工新技术谁知道???跪求!!!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2005)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 桩基新技术 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2 地基处理技术 1.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1.2.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1.2.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1.2.4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1.2.5爆破挤淤法技术 1.2.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1.3.1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3.2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1.3.3组合内支撑技术 1.3.4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3.5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 1.3.6高边坡防护技术 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1.4.1暗挖法 1.4.2逆作法 1.4.3盾构法 1.4.4非开挖埋管技术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2.4 清水混凝土技术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3.1.1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2.1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3.2.2HRB400钢筋焊接网 3.2.3焊接箍筋笼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4 预应力施工技术 3.4.1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4.2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4.3拉索施工技术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4.1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2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4.3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4.4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5.  钢结构技术 5.1 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5.2.1厚钢板焊接技术 5.2.2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5.2.3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 5.2.4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5.5 住宅结构技术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 6.1.1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1.2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 6.3.1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6.4.1通信网络系统 6.4.2计算机网络系统 6.4.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4.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6.4.5安全防范系统 6.4.6综合布线系统 6.4.7智能化系统集成 6.4.8住宅(小区)智能化 6.4.9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 6.5.1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 6.5.2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 6.5.3龙门(A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 6.5.4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 6.5.5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 6.5.6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5.7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 6.5.8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 6.6.1系统检测 6.6.2系统评估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7.1.1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7.1.2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1 3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2.1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2.2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7.3 预拌砂浆技术 8建筑防水新技术 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 8.1.2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8.1.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8.2 建筑防水涂料 8.3 建筑密封材料8.4 刚性防水砂浆8.5 防渗堵漏技术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9.1.1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9.1.2施工放样技术 9.1.3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2.1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2.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3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10.1工具类技术 10.2管理信息化技术 10.3信息化标准技术

土木工程概论,大一新生应该知道哪些?可以给我个范围么?最好文字多些!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澶,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
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是这方面的例子。

土木工程专业的名人有哪些

1、惠灵顿 A.M.Wellington(1847-1895)
美国土木工程师、铁路选线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生于麻省沃尔瑟姆。1867~1887年历任布鲁克林园林局测量员、布法罗—纽约—费城铁路首席副工程师、密歇根中央铁路定线工程师、多伦多—南加拿大—底特律铁路主任工程师、纽约—费城—俄亥俄铁路首席副工程师、墨西哥国家铁路主任选线勘测工程师、副总经理、韦拉克鲁斯—墨西哥铁路总工程师。1887年以后,他担任《工程新闻》杂志编辑、尼加拉瓜运河工程师和波士顿城市铁路顾问。
惠灵顿的著作有《铁路土石方初步与最后估算图解中计算方法》和《铁路选线经济理论》。后者是19世纪20年代蒸汽机车牵引铁路诞生以来最早提出的、系统的铁路选线技术经济理论著作。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该书对于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铁路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2、詹天佑(1861-1919)

中国近代杰出的土木工程师,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号眷诚,广东南海人。1872年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幼童出洋
预备班赴美,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
工程系。1888年起参加修建或踏勘铁路和路线,有:京奉
铁路、江苏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津浦铁路、洛潼
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等,担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
詹天佑一生在工程技术上有很多重要贡献。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竖井法修建当时中国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1米),使之成为中国自建山区铁路的先驱和典范,闻名于世。在津榆铁路滦河大桥工程中,使用气压沉箱法建筑基础。他研究并建议在全国推广使用自动车钩,坚持采用标准轨距,为中国铁路运输的统一、通畅创造了条件。
3、弗雷西内 Eugene Freyssinet(1879-1962 )
法国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专家,生于奥布雅。1905年毕业于国立桥路学校后,任穆兰的桥梁道路工程师。他早年从事钢筋混凝土桥的设计和施工,1930年修建了当时跨度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普卢加斯泰勒桥(3跨、净跨各171.7米)。他首次在拱顶采用扁千斤顶落架并预加应力,在拱趾处采用混凝土铰。用振捣获得高强度混凝土也是从他开始。
弗雷西内的最大贡献是对混凝土收缩和蠕变的定量估算,并认识到只有采用高强度钢筋才能在混凝土中获得足够的永久预应力。1933年,他在勒阿弗尔港口火车站的加固工程中成功地应用了预加应力的方法。1938年,在他发明了一整套张拉和锚固钢丝的工具以后,该法在全世界得到普遍采用。弗雷西内的主要著作有:《混凝土应用技术的革命》、《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弗雷西内生平和著作集》等。
4、安曼 O. H. Ammann(1879-1965)
美国桥梁工程师。生于瑞士沙夫豪森,1904年移居美国,1927年任美国纽约港务局(PNYA)总工程师。
曾设计建造过多座世界著名的大跨度悬索桥及钢拱桥,如纽约乔治 · 华盛顿桥,建成于1931年,主跨1066.80米,首次破千米桥梁跨度记录;旧金山金门大桥建成于1937年,为公路桥,主跨1280.16米,保持世界记录近30年之久,钢桥塔高出水面227.38米,当时也居世界首位;纽约韦拉扎诺海峡悬索桥建成于1964年,主跨1298.45米,为双层公路桥,全桥用钢量多达14.4万吨;纽约贝永桥1931年建成,为一公路钢桁架拱桥,主跨503.53米,是世界著名大跨度拱桥之一。
5、太沙基Karl Terzaghi(1883-1963)
近代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的创始人,生于布拉格。1904年毕业于奥地利格拉茨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继又选修地质学。早期在欧洲从事钢筋混凝土工作,1912年在母校获得博士学位。
1921-1923年,他发表了饱和粘性土的一维固结理论,以及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概念。1925年发表了最早的土力学专著。1925-1929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期间,发表了关于土力学原理的系列论述,被公认为近代土力学的创始人。1929-1938年,他重返欧洲,任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1938年后,又赴美国任哈佛大学教授,并长期定居于波士顿附近。他一生论著200多篇,代表性的著作有《理论土力学》和《土力学的工程实践》。
1936年他发起成立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并任主席至1957年。有6个国家的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6、茅以升(1896-1989 )

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21年
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
分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长、院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
校长、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茅以升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和土力学方面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该桥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较大的现代桥梁。茅以升倡导土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发起成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
茅以升于1921年因研究桥梁结构次应力,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福蒂士研究奖章,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贡献,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土木工程的发展可分为那几个历史阶段各阶段分别有何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与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提高。

3、现代的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扩展资料:

土木工程重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

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的安全,使结构能够抵抗各种自然或人为的作用力。任何一个工程结构都要承受自身重量,以及承受使用荷载和风力的作用,湿度变化也会对土木工程结构产生力作用。

在地震区,土木工程结构还应考虑抵御地震作用。此外,爆炸、振动等人为作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问题与条件

材料是实现土木工程建造的基本条件。土木工程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经济的建造,因此材料的选择,数量的确定是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

土木工程的最终实现是将社会所需的工程项目建造成功,付诸使用。有了最优设计还不够,还需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物资设备条件,通过有效的技术途径和组织手段来进行施工。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术,是运用多种工程技术进行勘测、设计、施工的成果。土木工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发展,是技术、经济、艺术统一的历史见证。影响土木工程的因素既多又复杂,使得土木工程对实践的依赖性很强

--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