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齐白石是什么时候去世的(齐白石简介)

时间: 2023-04-19 12:29:20

齐白石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齐白石于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3─1957),男,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生平经历编辑
1864年,1月1日(农历癸亥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
齐白石《龙山七子图》[3]
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
1900年,居住于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
1902年,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尽观樊所藏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是年,其花鸟画风一变,走上写意画路径。
1903年,从西安到北京,结识曾熙、李瑞荃等,期间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做内廷供奉,坚辞之。夏天,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此为“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
1904年,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05年,赴广西,游桂林。与蔡锷、黄兴相识。
1906年,春节后,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钦州,游肇庆、端溪。冬,回湘潭。
画家方人也笔下的齐白石老人
1908年,春天即赴广州。是年,仅回湘潭小住几天,其余时间皆在广州度过。
1909年,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 。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
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右图——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图图册:[4-6])。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图图册(5张)
1926年,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
1927年,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手写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诗草》(八卷铅印本)
1936年,游四川。在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愤,轻易不见客。
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 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44年,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北平艺专配给用煤。
1946年,抗战结束,复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竟买不到10袋面粉。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3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届全国人代会。
周恩来会见齐白石[7]
1955年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齐白石的事迹(不多于30字)

1、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2、老人十分的节俭,这都是苦生活锻炼出来的,即使后来他过得比较不错了,也依然把控着家里的米粮。每次吃饭时他必须亲自给量,媳妇做饭跟齐白石要米,齐白石舍不得多给一点,都是量一竹升子手抖上一抖。
3、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是他的徒弟李可染去拜访师傅都要遵守一个规矩,这个规矩不了解齐白石的人很容易破坏。齐白石待客之道要放一碟月饼,一碟花生,不管是家人还是徒弟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一是吃了以后齐白石会不高兴,二是这些点心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吃了可能会闹肚子。
4、齐白石喜欢画白菜物中,也画得好。齐白石把白菜推许为菜之王,他以白菜肥大、嫩白、脆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新鲜水灵、生机盎然。齐白石常自称自己“通身蔬华笋气”,他出身农家,画白菜,画好白菜,在他看来是极自然的博物事。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哈哈一笑:“你通身无一点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5、齐白石在卖画的时候,那真是“锱铢必较”,钱一点都不能少,虾也一点都不能多。每只虾都有自己的价格,想让他添上一些真是太难了,如果实在是推辞不过去,齐白石就会画出一只气息奄奄的虾子,像是离水半天快要渴死的样子。

齐白石88岁时相识25岁的新凤霞,建立“父女之情”,留下美谈

文·段宏刚

国画大师齐白石(1864年——1957年)在前半生默默无闻,他的名字在全国画坛很少有人知道。直到20世纪20年代,年过花甲的齐白石,通过不断研习京城国画名家与古代名家的作品,用10年时间,完成了 “衰年变法” ,从此以后,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在全国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起来。

到20世纪40年代末,齐白石已经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大画家,也是影响力巨大的文化名人,几乎每天会受到来自各行各业人士的邀请,成为受人敬仰的座上宾。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次宴会上,齐白石结识了新凤霞(1927年——1998年),从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并建立了“父女之情”。
一位是进入耄耋之年的德高望重的画家,一位是年轻貌美的评剧演员,两人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他们之间的“父女之情”又有多少人相信是真的?

这还得从他们的相识,以及后面的交往来谈起。

1952年8月,新凤霞的丈夫、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吴祖光(1917年——2003年)做东设宴,受邀对象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文化名人,齐白石当然也在受邀名单之列。

宴会当天,齐白石带着护工如期赴约,落座后,他偶然间抬头看到了一个千娇百媚的女人在招呼客人。

也许是女人长得太漂亮了,齐白石的目光总是直勾勾地盯着女人,女人移动到哪里,他的目光就跟随到哪里,从没有移开过。
此女人正是京城当红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齐白石之前听过她的大名,也看过她的戏,她也知道齐白石的大名,只不过,两人从来没有正式见过对方。此次见面,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对方的真容。

护工看不下去了,就提醒齐白石注意一下形象,不要老是盯着新凤霞看,免得别人见笑。

没想到齐白石一听这话立马生气了,大声说道: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我就是要看!

众人的目光循着话音找去,看到了齐白石。被几十双目光盯着,齐白石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立马泛出红晕。

这时,新凤霞见状,赶紧走到齐白石身边,圆场说: 齐老,没事,您看吧,我是唱戏的,是最不怕看的。
此话说完,引起众人的哄堂大笑。

似乎是被众人的笑声所激励,坐在椅子上的齐白石抬起头,并把上半身前倾,仔细地端详起眼前的新凤霞来。

接着,齐白石看到新凤霞的纤纤玉手很是喜欢,随即握住久久不愿松开。护工在旁边劝说了好几次,齐白石也无动于衷。

众人见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新凤霞丈夫吴光祖赶紧上前解围说: 齐老您自然是看得的,您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这句话又把大家逗笑了。

齐白石之所以这样不拘小节,是因为在当时的文艺圈,他德高望重,地位很高,他有这个资本,即使这样做了,也没有人敢当面说闲话。

新凤霞心里也很清楚,齐白石这样打量自己是因为自己年轻貌美,任何男人见了美女都会多看几眼。
突然,有人起哄道: 齐老,不如您收凤霞做干女儿吧。

这句话来得太及时了,几乎是说出了齐白石和新凤霞两人想说但不方便说出的心声。所以,当齐白石听到这句起哄,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说: 这个想法妙极了。

新凤霞一下子也涨红了脸,她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内心的狂喜早已按捺不住,当即跪拜到地上,当着众人的面,对齐白石喊了一声“干爹”。

就这样,齐白石和新凤霞两人的“父女之情”因这次宴会正式确立,给两人后来的生活都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二天早上,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提着礼物准备去拜访义父齐白石。而齐白石已经早早起床,并吩咐护工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贵客。
当看到新凤霞踏入家门的那一刻,齐白石像一个孩子一样喜形于色。接着,齐白石用钥匙打开一个中式柜子,从里边拿出糕点准备招待。

糕点有些干硬,咬起来碜牙。在一旁的护工偷笑着说: 这些糕点存放时间长了,齐老平时舍不得吃,也很少拿出来招待客人,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客人上门,齐老才会拿出它们。

吃着糕点、喝着茶水,聊了一会儿后,齐白石把新凤霞带到画案前,从画案底下取出一沓画稿,然后把这些画稿一一展开。

这些画稿都是齐白石平日里没有画完的习作,以花草鱼虫居多,也有其它飞禽走兽。

齐白石对新凤霞说: 你从这些画稿里挑选一张吧,我再给你润色一下。

当新凤霞把一张画有秋蝉的作品仔细端详,并露出笑意时,齐白石立马明白了干女儿的心思。
齐白石说: 这幅画还没有画完,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尽管说,我来帮你完成。或者你直接画上去都行。

新凤霞认为自己阅历尚浅,对绘画一窍不通,不敢提意见,更不敢动笔。

齐白石一想也对,就自作主张在画面上补充起来。

只见他稍加思索,然后拿起画笔,在秋蝉旁边添上了红叶与树干,然后又落了款,给画取名为《红叶秋蝉》,并以见面礼赠送给新凤霞。

几天后,齐白石依然情不自禁,说自己在耄耋之年还能认下这么漂亮的干女儿,应该请大家吃饭才对。

于是,在齐白石的安排下,友人们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好不热闹。在吃饭前,齐白石特意在饭店门口跟新凤霞合影留念。

随着新凤霞和齐白石交往次数的增多,齐白石感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干女儿”,逐渐产生了把自己的绘画技艺向她倾囊相传的想法。
大约一个月后,新凤霞有一次去看望齐白石,齐白石心花怒放地说: 我教你画画吧!

没等新凤霞答应下来,齐白石就将新凤霞带到自己的画案前,指着画案上早已经摆好的笔墨纸砚和颜料说: 你随手画一幅吧,这次可不要推诿了啊。

新凤霞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拿起画笔在纸上随意涂抹了一幅“画”。

这幅画不伦不类,说它是花看着又不像花,说是草也不像草。

齐白石看后却非常满意,说道: 你能在我这样的成名画家面前拿起笔画画,并且毫不胆怯,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我很欣赏你这份勇气。

齐白石甚至还认为,如果把新凤霞悉心培养,加上他在戏曲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说不定她在绘画界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齐白石自从教导新凤霞画画后,在以后的日子,只要新凤霞再次来看望他,他都要教她画画,有时甚至握着她的手教她。每次教完,都要给她布置一些创作任务,以此来检验她学得怎么样。

有时,新凤霞如果好几天没来,齐白石会忍不住想念,就会找人带话给新凤霞,让她来家里看望自己。

在齐白石心里,似乎早已把新凤霞当成了自己的闺女。这从齐白石每次去观看新凤霞的演出时,表现出来的关切之情就完全能看出来。

每当新凤霞有演出时,齐白石总是第一个到场。当演出结束,齐白石要去后台看着新凤霞卸完妆,才能放心离去。

有时,新凤霞在台上扮演了命运悲惨的人物,齐白石看后非常难过,然后告诉新凤霞: 这样的角色你以后不要再演了,我看了心疼。
明明是故事里的剧情,却因为齐白石爱屋及乌,误认为是新凤霞的命运如此凄惨。可见,齐白石对这个“干女儿”早已动了真情。

齐白石是在1957年秋去世的,享年93岁。此时的新凤霞已经跟随齐白石学习绘画5年之久,因为自身拥有较高的艺术天分,她还是得到了齐白石的一些真传。特殊时期过后,新凤霞无法再上台演出,从此只能依靠卖画为生。若不是齐白石教会她画画,她或许连生活都成问题。

有人说,齐白石和新凤霞相识的目的不够单纯,齐白石看上了新凤霞的美貌,而新凤霞在意的是齐白石的地位。不可否认,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从齐白石和新凤霞相识5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齐白石是真心喜欢新凤霞的,他对这个义女动了真情,那是一种大爱无言的“父女情深”,超越了所有的世俗偏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