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齐白石晚年自省

时间: 2023-04-19 12:32:25

齐白石晚年自省

故事如下:在齐白石晚年时,艾青曾拿一副画让他鉴别真伪,齐白石看后辨认出这就是他年轻时的画,但是艾青走后,齐白石却总皱眉,一天晚上他儿子突然发他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这做般初级的描红?”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齐白石的故事也警示我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精益求精。

改变自己,战胜自己,从自省开始

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总会有很多后悔和遗憾。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是选择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还是常思己过、反躬自省?成功的人,不是不犯错,而是他们更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用更完美的态度去做事,超越自我。人的成熟,都是先从改变自己,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开始的。

中国有句老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自己犯错却总是为自己开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宽厚,善待他人。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

齐白石88岁的时候,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早年的画上门,请他鉴定真伪。齐白石一看,确实是自己几十年前的作品。他当即提出,要拿自己刚完成的两幅画交换。艾青赶紧把画收起来,抱在怀里说:“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艾青一走,齐白石对家人说:我几十年前的画,比现在好太多了。 我出名之后,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从没人说过我半点不是。今天看了我年轻时候的作品,发现自己实在退步太多了。从那天之后,齐白石开始从最基础的描红做起,苦练绘画,毫不懈怠。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孜孜不倦,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使是在晚年,齐白石的作品依旧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地改正自己。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沦,终至无可救药。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难,并不代表不能战胜自己。

有人问:“如果成功有捷径,会是什么?”其实成功并无捷径,但假如我们懂得自省,时常反思,也许会更容易成功。清醒着努力,改进着奋斗,反思着向前,成功必然不会太远。

鲁迅先生曾说过:“解剖自己往往要比解剖别人更不留情面。”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善于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头,少走很多弯路。

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作的画为什么会显得童趣,返老还童?

一代大师,文化传承者,晚年作品意趣天真,活泼生功,有返璞归真之妙,我们要尊重作者,尊重传统,莫要敷浅,动不动谁都喷,正如老先生画中题款,人骂我,我也骂人!

齐白石晚年所画,正是体现了民间的一句老话,叫做“老小老小”。年纪越来越大,反而玩性越大。会像孩子一样童趣、天真。这种趣味才是难能可贵。

曾有人以“返老还童”喻齐白石的晚年绘画,这一比喻让许多艺术家羡慕。

所谓“返老还童”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老人的绘画状态,一是指老人的绘画面貌。

一个木匠到一代大师,只有佩服。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反而没有垂垂老矣的低迷和沉默。能活得风生水起,满是可爱。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晚年画作以大红大绿入画。

有的时候人到老了,会觉得人生也就这么回事,不再追名逐利了,这叫大彻大悟。画画的人也这样,到老了,想明白了,没用的就不用画了,你觉得不好,恰恰说明你跟他不在一个层次上。

关注千寻美术,带给你最正统的美术知识!

齐白石的生平简介

齐白石,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小名阿芝,字渭青、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13岁起学木匠、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芝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是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27岁开始绘画生涯,习诗文、刻图章。

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日本人和法国人买走了不少。这时期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会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齐白石唱一段贵妃醉酒。

齐白石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民主德国授于他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和平奖金、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卒年95岁。

齐白石的艺术,可分为5个阶段:

1、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

2、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

3、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4、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

5、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扩展资料: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

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