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的四要素:
1、充分尊重对方的内心秘密或隐私。
2、会话交谈时,目光注视对方。
3、在听到对方的内心秘密后不要把内容泄露给他人。
4、不在背后批评别人,保住对方的面子。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别人沟通时,经常会说这样的话:“你怎么没打扫房间?”,“你为什么不按我说的来?”对方可能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但不一定是心甘情愿。一次好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别人的行为,更是为了加强和他人的连接。那怎么才能做到呢?最近微信号“高高爱心理”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有效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先来举个例子。一位妈妈看到处于青春期的儿子乱丢袜子,有可能这样说:“赶快把你的袜子都收拾好,你怎么这么邋遢?”这样说,儿子很可能不听话,即便勉强捡起袜子,也是不情愿的。如果采用沟通的四要素可以这样说:首先说“儿子,看到你有一只袜子在茶桌底下,还有一只在电视柜下”,这是观察;其次说“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喜欢整洁的房间”,这就是感受;最后再说“你愿不愿意把袜子放进洗衣机里?”这是需要和请求。你看,用沟通的四要素重新组织语言,就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接下来,咱们详细地说一下这四个要素。
第一点,要观察不要评论。观察是使用动态的语言来描述事实,评论是使用静态的语言来下结论。比如,“你很少配合我。”这是评论。“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这就是观察。日常生活中往往评论比观察要多,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于看到现象之后立刻分类和判断。但是,评论一出口,别人更容易反驳。所以,下次你想评论一个球员时,可以说“他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一个球都没进”,不要说“他是个差劲的前锋”。客观地说出观察结果,聊天才能愉快地继续。
第二个要素是多谈感受,少谈看法。什么意思呢?感受是在表达情绪和情感,看法是在表达观点和态度。比如说,“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是看法。“作为吉他手,我吉他弹得不好,这让我有些失落。”这是感受。喜怒哀乐、焦虑、委屈这些都是感受。为什么要多谈感受,少谈看法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谈论看法不利于你和别人建立连接;而且,谈论感受时你能体会到对方的真诚,这就更容易产生共情。设想一个生活场景,你下次再想跟老公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面墙”的时候,可以试着换个说法“我时常感到孤单,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当你开始学会表达感受了,境况就会大有不同。
第三个要素是多表达你的需要,尽量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这就是归责。“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这是需要。为什么应该多表达需要而不是归责?如果你经常让对方觉得,他让人你不愉快,只会让他在心理上距离你越来越远。即使他行为有改变,也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不是出于对你、对自己或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你应该把感受和自己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最后一个要素是请求。请求和命令不一样。命令有强迫的味道,请求没有。那怎样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呢?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提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人容易了解我们的期待。第二,请求反馈。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码事。你可以多问一句来确认一下,就算对方的理解有些偏差,你也有机会作补充。第三,如果请求没有得到满足,要去体会是什么原因让对方不同意,这也是请求和命令的本质区别。慢慢去应用这三点,你就会发现,沟通的目的不再侧重于自己的需要,而是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就代表着我们正在和他人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沟通更有效,那就需要专注这四个方面:第一,描述观察结果而不是评论;第二,谈论感受而不是看法;第三,把感受和自身需要联系在一起;第四,表达请求而不是命令。沟通的四要素,你get到了吗?
本文源自:微信号“高高爱心理”(有效沟通的终极密码)音频稿:曾翔讲述:杰克糖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跟人沟通首先第一个一定要真诚,特别是你有求于别人的时候,就一定要好好说话好好沟通了,毕竟语言是一门艺术,有效沟通是关键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的相关内容。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1 1、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沟通在于简洁有力,不要说来说去一大堆,却没有一个中心意思。就像村口的大妈一样唠嗑,她们是有时间慢慢唠,但是我们不行。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
所以,你要表达你要的,直接说出主题,不要说那些你不要的。也许由于中庸的思想,人们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喜欢留下潜台词,但这是要看情况的。
2、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情绪
感受是要通过情绪而表达出来,但是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这两者的区别。比如愤怒,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你的话语中能够表达出愤怒,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当我们的情绪变得愤怒时,思维语言,逻辑顺序等等,都会变得有些紊乱,这就会造成了沟通的卡壳。
3、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
直接最有效,不要因为对方猜不到你的需求而抱怨。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不是尔虞我诈的宫斗,所以就不要有那么的弯弯绕绕,直接简单就行。
有人遇到了麻烦事,一开口就是抱怨,“太难了,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其实就可以直接地向别人请教这道题。有了需求要好好说出来吗,不要抱怨,不要让别人猜,尤其是女生,更要明白。
4、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
这就是属于比较高深的了,看目标,而不是陷入在一件事情中,也就是确定目标,知道你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想通过与对方沟通达到什么目的。
而不是陷入了事情中间,尤其是当别人故意将话题绕来绕去,这个时候,就更应该跳出来看清楚目的。一切的话语都是围绕着目的进行,没有其他的废话。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2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有效沟通的四个关键3 一、实事求是
1、实事: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先得找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2、求是:寻找事物的客观本质,客观办法。
3、不要主观凌驾于客观,客观需要3个月,主观想1个月,强制推行就会有隐患;
4、避免情绪化沟通,大家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沟通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
5、一直朝着客观的方向努力,中国人喜欢先做人,再做事,创业公司要避免老好人现象;
6、寻找解决问题的客观办法,而不是自己主观感觉的办法;
7、重视数据分析,在没有明确答案的时候,通过数据去验证和小规模尝试;
8、忘记自己,在做产品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凌驾在玩家的客观需求之上;
9、之前我读《韦尔奇自传》,发现他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实事求是。
二、开诚布公
1、开诚:开放,真实,诚实,有诚意,拿出沟通的诚意,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
2、布公:公开,而不是隐藏在心里,有问题,拿到桌面上面来来;
3、积极主动,主动去寻找别人沟通,最终解决问题;
4、心态开放,遇到负面的反馈可以开放的接受;
5、很多问题,说出来了,就不是问题;
6、很多怨言,拿到桌面上来说,就发现是误会。
三、严己宽人
1、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
2、领导和管理别人之前,先领导和管理自己;
3、不要期待别人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这样儿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4、具有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一个人很优秀,我们很喜欢他;而一个不完美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6、不要总是尝试去说服别人;
7、基本上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去影响,去释放正能量;
8、改变世界,前提一定是改变自己。
四、结果导向
1、每次沟通,必须给予反馈;
2、好的内容,要懂得真诚的去赞赏别人,而不是埋在心底;
3、不好的内容,要有恰当的方式去反馈问题,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4、每次沟通一定要有个沟通的结果;
5、这个结果一定是可执行的;
6、每次沟通最好都有一个沟通备忘,用来跟踪和反馈沟通结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