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骨刺,又名枸骨、猫儿刺、老虎刺等,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形奇特、碧绿光亮、四季常青,入秋后红果满枝,经冬不凋,是优良的观叶、观果树种,在欧美国家常用于圣诞节的装饰,故也称"圣诞树"。
狗骨刺生于海拔150至1900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耐干旱,每年冬季施入基肥,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较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能耐零下五摄氏度的短暂低温。喜阳光,也能耐阴,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生长。夏季需在阴棚下或林阴下养护,冬季需人室越冬。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白色。叶四方形有尖硬刺齿,硬革质,绿色,光亮,背面淡绿。聚伞花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小枝叶腋内,花期4-5月。核果球形,熟时鲜红,果期10-11月。
产地:产南京、江宁、镇江、宜兴、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生于山坡谷地灌木丛中;现各地庭园常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
用途: 叶、果实和根都供药用,叶能治肺结核潮热和咯血,果实常用于白带过多和慢性腹泻,根常用治风湿痛和黄疽肝炎;种子含油,可制肥皂;树皮可作染料。叶含皂苷、鞣质、苦味质等;树皮含生物碱等。装饰应用可在庭院作绿篱栽培,也可盆栽,陈设于厅堂,放在几架上,因有刺勿让儿童触摸,以免受伤。
习性:
水:耐干旱。
肥:每年冬季施入基肥。
土: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
温:较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能耐-5℃的短暂低温。
光:喜阳光,也能耐阴。
繁殖:扦插繁殖为主。梅雨季节实行嫩枝扦插,成活率较高。
枸骨其实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来才传入欧洲,它是冬青科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还有"鸟不宿"、"老鼠刺"、"猫儿刺"等别名。枸骨高可达3至4米,树皮灰白色,枝伸展而密生,尤为奇特的是其叶先端有3个尖硬的刺齿,中间一个常向外卷,茎部平截,两侧各有尖刺1至2个,甚是"刀戟森严"。枸骨雄雌异株,4月开花,花形较小,呈淡绿色,簇生在2年生枝上,到了10月下旬至翌年1月,球形核果逐渐成熟,由绿而红,莹然若宝珠,散点满树,十分可爱。
枸骨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及排水良好的酸性肥沃土壤,耐寒性较差,生长得缓慢,要多施磷肥,才能果密色鲜。枸骨的果实很吸引鸟雀啄食,因而在果期要加以遮盖保护,夏季还要将盆移置阴处。枸骨的繁殖多采用播种法和扦插法,其中由于其种皮坚硬,种胚休眠,秋季采下的成熟种子需在潮湿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翌年春天播种。
枸骨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尤其是秋后红果累累,鲜艳美丽,是观叶观果兼优的花卉品种
今天主要讲一下根的功效与作用,帮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枸骨的内容,也可以知道枸骨根的使用。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枸骨
1、药物作用
做为中药材,有多年历史,主要治疗风湿骨痛、湿气入骨,还有补肝补肾的作用。也可以避免一些药物对肝肾的伤害。肾虚可以使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胆固醇淤积,造成血栓。可以预防血管硬化问题。富含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
枸骨根
2、功能功效
中医认为,枸骨根,味苦、带寒性、性质平和,没有毒素,是益肝补肾、去热、治腰膝酸软、风湿引起骨痛、中风麻痹。一些牙痛、头风类疾病可以治疗。可以用作保健药物,搭配其他药材一起配方使用。
采挖
3、使用方法
一般都是根据不同病症,医生会配置不同的药方,煎熬药汁服用。但是也用使用一定量泡酒做药酒使用。但是有些在蒸煮之前,会需要蒸煮再晾晒,反复进行,才煎熬药汁。风湿骨痛,可以煎药汁,外用,擦拭,可以缓解疼痛。不同病症用药量不一样,搭配药材不一样。具体要问诊后根据医生要求使用。
4、药材处理
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挖根,采挖以后要去泥,清洗,晾晒,晒干以后可以密封保存,不能透气,放在干燥地方,可以一直保存使用,但是也不能保存太久,要观察药材状态。一般会烘干,烘干比较快速,不会沤坏。干制以后为方便使用会切片备用,一般很少整根存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