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1) 在经典条件发射中,刺激物即强化物——食物是在行为(分泌唾液shu)发生之前就呈现的,即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即强化物——食物)是在行为(按压杠杆)发生之后呈现的,即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2) 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天生就有的,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且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3)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反应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不随意的,具有被动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反应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到活动中去)产生的,是随意的,具有主动性。
扩展资料: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见到蛇本来不会害怕,也就说,蛇本身是中性刺激。后来每次蛇一出现,就有人大喊:小心!反倒是这种喊声是引起了恐惧,因此喊声是无条件刺激。蛇(中性刺激)与喊声(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来每次见到蛇,也会产生恐惧。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表现出恐惧行为,马上会有人关心说“别怕!”这种关心是对恐惧行为的强化,这会让人在以后表现出更多的恐惧行为。
例子:在阴云密布(中性刺激)之后,往往会伴随着倾盆大雨(无条件刺激),这种清盘大雨会直接引起人们的避雨行为。经过多次结合,每次阴云密布还没下雨,人们就会赶紧避雨。这其实属于经典条件作用。
当人们每次出现避雨的行为,都使得人们免遭被浇成落汤鸡的厄运,这其实是对避雨行为的一种负强化,以后人会出现更多的避雨行为。这个过程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
参考资料:-经典条件反射
相同点: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不同点:
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
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匪、达到目的。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条件反射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
条件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
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如果只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可以设想,机体不能只依靠食物掉入口中才引起吃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上遭受伤害时才引起防御动作。实际上,在生命活动中,单纯的非条件反射是不存在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前者的数目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原无关的信息联系并由此产生原不会产生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谈到的是行为后果对于原有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
【经典性条件反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淌口水,或者说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就淌口水,而不必尝到食物的刺激,也就是说,单是视觉就可以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基本定义: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
基本简介: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 具体行为增强
(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 →具体行为增强
(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
惩罚(punishment):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