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把健康带回家】宝宝感冒了怎样明白选药?

时间: 2023-11-04 09:59:42

感冒的基本治法是解表祛邪。针对风寒、风热、湿热、食积、时邪的特点,可对症予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利湿热、清瘟解毒等治法。在选药时,可以选择药品说明书的类似字样,合理选药。儿童不是“小号的大人”,这里撷取了部分适用于儿童的“儿药”以供参考。

一、风寒感冒

着凉感冒,可用紫苏叶熬水代茶饮,有行气解表散寒之功。

风寒感冒病程较短,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部无红肿及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时,可选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该方为葛根汤、柴胡桂枝汤加减,可辛温解表,散寒透热。也可选用柴防口服液(柴胡、防风、黄芩、荆芥),疏风散寒,和解清热。

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风寒易从热化,故中成药中往往在辛温解表的同时,稍加清透郁热之品。因此风寒感冒要注意着凉后的“时间窗”,一旦表现为咽痛、舌红,说明风寒已化热,就不能再继续使用风寒感冒药了,而应重新对证选药。

此外,如风寒夹湿邪,表现为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呕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吐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应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方选藿香正气胶囊/口服液/滴丸。如复有咽痛等热毒症,属风寒湿热错杂,尚无合适中成药,应及时就医,辨证论治。

二、风热感冒

风热初起,可用桑叶、杷叶、菊花代茶饮,有清宣之效。微热、微咳、舌红、苔薄黄时也可用夏桑菊颗粒代茶饮。表现为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的感冒,应辛凉解表清热。药房中这类中成药较多,常见的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柴银口服液、柴防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

要注意食积因素在小儿感冒发病中的作用。小儿自身识别力和控制力不足,不能自我调控饮食量和饮食种类,喜食奶制品、水果、甘甜之品,“脾常有余”不能运化,进而食积化滞,化生痰湿。故小儿风热感冒用药中,多有化积行滞的成分。如小儿感冒宁糖浆为银翘散加焦三仙消食化积、加桔梗、前胡宣降气机以化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翘荷汤、大柴胡汤、达原饮加减,既疏风解表,又清热导滞,对于大便干、病程长的患儿更相宜。

咽痛为风温循经上扰咽喉之象。对于风热感冒初起,咽痛为主的患儿,可选小儿热速清颗粒、柴银口服液。前者清热解毒力更强,后者透邪之力更佳。

风热感冒伴有消化道症状时,可选小儿感冒颗粒、健儿清解液。前者在清热药物中加入藿香以和胃化湿,后者则更适合2岁以下儿童使用。

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喉咽清口服液、复方鱼腥草颗粒等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其中没有祛风解表药,因此如果有肌表不利(如周身不适疼痛)时不建议选用。

小儿感冒容易挟痰(如咳嗽咳痰)、挟滞(如食积),也容易挟惊(即老人常说的“热惊风”)。故而清代御医将银翘散中加入羚羊角,成为羚翘解毒丸,以防小儿惊风。市售的儿药中如加入蝉蜕、钩藤、天麻等,也即这个道理。

三、时邪感冒

时邪感冒一般多人发病,症状相似、发病急骤,全身症状重为特征。表证重者高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肌肉酸痛。里证重者目赤、腹痛,或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中医伤寒学、温病学对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儿童可接受汤药、辨证论治疗效好。

在时邪感冒初起阶段,可尝试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适用于便干、发热、舌红、苔薄黄为主症的患儿;金花清感颗粒由麻杏甘石汤加减,适用于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症的患儿;蒲地蓝口服液以清热解毒为主;连花清瘟颗粒有清瘟解毒之功。但小儿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转化很快,家长宜及时送医。

四、日常调摄

随气温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尤其是气温骤变时,更应重视。儿童汗出湿衣后,要及时更换衣物。

合理喂养,避免食积。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过饱,以免“食复”,导致病情反复。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在平时坚持按辨证采用扶正中药,有预防和减少发病的作用。

儿童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流感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小儿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人群聚集、通风条件不好的空间可科学佩戴口罩。家长按需选择适合孩子脸型、符合GB/T38880-2020 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的口罩。

注意通风换气,室内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延长开窗时间,每日开窗通风 2-3次,每次20-30分钟。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文中方药应在执业中医师或执业中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作者:李涵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