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各有各的长处: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呼延灼,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
《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均有特色,使用的兵器或者武功招数也各有不同。在108好汉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人,所以大家对这些人的关注度也就比较高。不过一些名气稍低的,也有很多人研究讨论,比如呼延灼。就有人想知道,武松和呼延灼的战斗力到底谁更强。
有人说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醉打蒋门神不在话下,论单挑能力肯定是数一数二。而呼延灼比较擅长团队作战,单挑实力应当较弱,和武松相比,定是输的那一方。但事实上,呼延灼跟别人打大多都是平局,却能胜的了武松,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看呼延灼与其他人的战绩。呼延灼在与周通还有李忠这两个在水浒中排不上名号的人对战时,虽说不到十个回合就打败对手了,可都不能将对手斩杀,都被逃跑了!还有一次和扈三娘交手时,打到最后连必杀技都使出来了,可还是让对手跑掉了。这几次虽说都未曾斩杀敌人,可都赢得很简单。
再来说说打成平手的情况,呼延灼在跟孙立打斗时,两人一直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也未曾分出胜负,打成平手。在与林冲和杨志战斗时,与这二人分别都打了五十多个回合,最后才不得不以平局告终。而武松跟周通三人和杨志进行对决时,非常简单,不到五个回合便将他们击败,打败杨志也是没有问题。要是让武松跟鲁智深和林冲交战的话,估计打上一个平手也可以。
之所以这种情况下,呼延灼还能打赢武松,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武松擅长步兵作战,而呼延灼更擅长骑兵作战,在马上自然力量要比步战好得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呼延灼毕竟是经过正规训练出来的将士,而武松哪还受过正规训练。武松的兵法招数,都是自己打了一场又一场才慢慢摸索出来的,而呼延灼从小受到家中正规训练,一个萝卜一个坑,可以说战术都是非常娴熟的。而且呼延灼家中人脉宽广,见过很多的大人物,也与很多大人物亲手交战过,武松却并没有这么多的见识经历。
在书中可以看到武松与方腊交战时,在马下一下子就给了贝应夔一刀,可以说明武松也是有许多实力的。可当时武松正值壮年,身体素质和身体耐力等多方面条件,应该都要比有点年纪的呼延灼高上一点,那时候呼延灼已经稍微上了点年纪了,体力,持久力自然不及武松。这么说来,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武松与呼延灼交战的话,可能武松获胜的可能性能更大一点。
呼延灼是以指挥战斗的能力见长,个人武功上,尤其是单挑的胜率并不高,而大多数是平局,尤其是在对战和他武功差不多或者级别相当的选手时,基本上都以打平告终,很少能取得胜利。和关胜、林冲相比,似乎更是差了不少。但是即便如此,如果让他和武松对战交手,武松却不一定能打赢呼延灼。
理由有三个,一是呼延灼是正儿八经经过系统的武术训练,有万夫不当之勇之勇。大家都知道呼延灼出生世家,呼家军的威名之盛,在当时一时无两。呼延灼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从小就能接受最好的武术训练和教育,路子都是正的。而武松呢,从来就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和学习,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招数,说白了都是野路子。这就等于职业的和业余的区别,所以武松在先天上就吃了亏。
第二个理由就是,呼延灼是经过大场面,是有相当充足战斗经验的大将,无论从他的对手、战绩,还是他本人的表现,都远远胜过武松。武松基本上就没有杀过一流高手,甚至没有和一流高手交过手,在梁山更是从来没有当过先锋,所以这点武松也差得很远。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呼延灼是马军将领,武松是步军将领,马军和步军兵种不一样,两人交手,步军先天性就要吃亏,如果进行这样的对战,武松必败无疑。按照结论,那就是无论怎么打,武松都干不过呼延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来看看呼延灼的战绩,看他的战绩是不是有说服力。首先看他打赢的几仗,呼延灼曾经分别和周通、李忠两个三流货色交手,结果打周通七个回合,周通逃跑,打李忠十个回合,李忠逃窜。呼延灼也和扈三娘对战过,一人用双鞭,一人用双刀,用了十多个回合,呼延灼最后使用必杀技,打跑扈三娘。也就是说,从他取胜的几场战斗来看,都没有实现斩杀,而仅仅是打跑对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