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垂直距离。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对于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计桩
一、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一般,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二、确定基础埋深的应考虑的因素
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确定基础的埋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物在使用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要求,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带有地下设施、属于半埋式结构物等。
对于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对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受有上拔力的基础如输电塔基础,也要求有较大的埋深以满足抗拔要求。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均应满足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在地基受力范围内,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这时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自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对于轻型建筑,仍可考虑按情况(1)处理。如果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选择哪种方案需要从安全可靠、施工难易、造价高低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否则可按情况(2)处理。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当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为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墙下无筋基础应沿倾斜方向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过渡。
3、水文地质条件
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以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对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应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坑壁围护、是否可能产生流砂或涌土等问题,并采取保护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 对于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应采用抗侵蚀的水泥品种和相应的措施。此外,还应该考虑由于地下水的浮托力而引起的基础底版内力的变化、地下室或地下贮罐上浮的可能性及地下室的防渗问题。
4、地基冻融条件
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最小埋深dmin可按下式确定:dmin=zd-hmax,zd和hmax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对于冻胀、强冻胀等地基上的基础应考虑相应的防冻措施。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条件有哪些答:5.1.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用度,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5.1.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第21页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