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物流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

时间: 2023-02-27 15:40:34

物流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

物流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组织管理技术在中国开始起步,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为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002年,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现代物流作为产业的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到确认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中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深圳、武汉、大连、沈

物流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

2006 年 3 月开始兴起。

20 世纪 90 年代,现代物流作为一门组织管理技术在中国开始起步,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为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2001 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2002 年,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003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全国政协提出的《现代物流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部门“从体制、政策、人才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有效措施”

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交通部、公安部、铁道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从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市场秩序等方面明确了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2005 年,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并组织召开了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

2006 年 3 月,在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里面,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标志着现代物流作为产业的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到确认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扩展资料:

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

“十二五”期间中国第三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6%,预计2015年将提升至47%,服务业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约12%。

从产业细分的角度来看,基础物流服务(仓储和运输)增速将仅能达到7%左右的水平。过去十年,以简单仓储和普通运输为代表的基础物流业务年均增速约为10%左右,显示出较低的进入壁垒、技术含量和议价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流公司

物流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当初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实物分配”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了桥梁作用”。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已经不是过去PD的概念了。

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物流的研究,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1987年,王嘉霖、张蕾丽教授在《物流系统工程》一书中指出:物流系泛指物资实体的场所(或位置)转移和时间占用,即物资实体的物理移动过程(有形的与无形的)。狭义地讲,物流包括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协作件的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的存放、装卸、搬运和成品包装,到流通部门或直达客户后的入库验收、分类、储存、保管、配送,最后送达顾客手中的全过程,以及贯穿于物流全过程的信息传递和顾客服务工作的各种机能的整合。1987年,在李京文教授等人主编的《物流学及其应用》一书中,物流被定义为:"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和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1997年,何明珂教授在《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一书中,定义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使这些活动的统一"。2000年,宋华博士等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2001年4月,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牵头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这个定义除了对概念准确性进行斟酌之外,还考虑了中国文化和国外现代物流理念接轨。大家都知道英文“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但中文的后勤与物流的概念相距甚远,一般理解后勤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保障(并非军队对后勤的要求),而“物流”汉语词义解释是“物的位移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了美国工程学派、管理学派、军事学派、企业学派等几个学派对Logistics的定义及欧洲、日本的物流定义之后,认为国外的定义按中文理解是物流系统管理。而中文物流与物流管理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所以在国标“物流”定义中我们用了两句话来描述(见前面的叙述),第一句是汉语的物理概念;第二句则引入国际上对物流强调系统的含义,但用“有机结合”取代了“计划、实施、控制”等词,因为后者属管理范畴。在国标中我们单列出了"物流管理"这一词条并进行了界定,即“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