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误差椭圆三参数是指

时间: 2023-02-27 18:50:44

误差椭圆三参数是指

误差椭圆三参数点位误差曲线虽然有许多用途,但它不是一种典型曲线,作图不太方便,因此降低了它的实用价值。但其总体形状与以E、F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很相似,如下图所示,而且可以证明,通过一定的变通方法,用此椭圆可以代替点位误差曲线进行各类误差的量取,故将此椭圆称为点位误差椭圆习惯上称误差椭圆。

古地磁测量结果

(一)磨石山群

磨石山群包括五个组:自下而上依次有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我们对上述各组都做了工作,结果分述于下。

1.大爽组

大爽组的采样剖面位于东阳大爽,地理坐标为北纬29.61°,东经120.4°。样品采在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中。天然剩磁强度一般在(8.8~4.1)×10-2A/m,少数为(9~6)×10-3A/m。退磁温度升到350~400℃时,大部分样品的剩磁强度下降50%~60%,各样品的磁化方向趋于稳定并明显集中。随温度升高,剩磁方向则离散,当温度达到580~610℃,剩磁尖灭或突然上跳。大爽组本征剩磁呈正极性,平均磁偏角10.29°,磁倾角55.94°,K=245,α95=5.9°。古地磁极点(V.G.P.)位于北纬79°,东经169°,δp=4.6,δm=6.4。古纬度为北纬36.5°。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9-2。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见图9-1(No.TDD332),图9-2(No.TDD421)。

2.高坞组

高坞组的采样剖面位于诸暨市斯宅高坞。地理坐标为北纬29.62°,东经120.48°。岩性单一,为暗红至深灰色熔结凝灰岩。大部分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为(6.2~5.2)×10-2A/m,有一部分强度达到2.5×10-1A/m左右。当退磁温度升到350~500℃时,大部分样品的剩磁强度下降50%或更多些,剩磁方向趋于稳定,并集中到最优程度。在550~640℃温度范围,剩磁强度趋零。高坞组本征剩磁呈正极性。平均磁偏角10.9°,平均磁倾角52°,K=66,α95=15.3°,古地磁极点(V.G.P.)位于北纬80.2°,东经190.0°,δp=9.3,δm=13.6。古纬度为北纬32.6°。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9-3,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见图9-3(No.GG413),图9-4(No.GG5-2)。

3.西山头组

西山头组的采样剖面位于天台县西山头村至李家坑,地理坐标北纬29.6°,东经120.89°。该处西山头组出露完整,露头新鲜,与上覆的茶湾组接触关系清楚。样品采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中,天然剩磁强度很大,大多在2.0×10-1~9.9×10-2A/m,个别在3.9A/m左右。强度衰减谱上反映出典型的单一磁组分模式。经温度为100℃退磁,强度略有下降,方向明显变化。但温度逐级上升,强度衰减缓慢,甚至没有弱化,方向进一步变化不大。直到550~610℃之间,磁化强度快速跌落为零。最佳值取于强度跌落前一点,即500~580℃。稳定剩磁约是天然剩磁的78%~32%。K和α95明显优于天然剩磁。

西山头组连续4个采点古地磁方向特征呈正向,本征剩磁平均磁偏角49.3°,平均磁倾角51.2°,K=123,α95=8.3°;古地磁极点(V.G.P.)位于南纬47.8°,东经194.2°,δp=5.8,δm=8.6。古纬度为北纬32°。顶部一个采点呈负向,本征剩磁平均磁偏角231.8°,平均磁倾角-43.3°,K=178,α95=18.9°,古地磁极点(V.G.P.)位于南纬44.1°,东经202.8°,δp=5.7,δm=9.2。上下两对方向基本上呈对蹠关系。西山头组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9-4,代表性样品数据见图9-5(No.LX212),图9-6(No.LX5-1)。

表 9-2 大爽组古地磁参数表

注: D—磁偏角; I—磁倾角; K—精度参数; α95—信任角; δp,δm—极误差椭圆,余同

表 9-3 高坞组古地磁参数

图 9-1 大爽组 TDD332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2 大爽组 TDD421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3 高坞组 GG413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4 高坞组 GG5-2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5 西山头组 LX212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6 西山头组 LX5-1 样品数据分析

表9-4 西山头组古地磁参数

表9-5 茶湾组古地磁参数

4. 茶湾组

茶湾组的采样剖面位于天台县白沙西山头组之上。地理坐标为北纬 29. 07°,东经120. 87°。有底砾岩与下伏的西山头组呈假整合接触,接触关系清楚。岩性以凝灰质沉积岩为主,厚度较小,样品采在凝灰质粉砂岩中。岩石比较松软,制成小样的成功率很低,有效采点 2 个,有效样品 3 个。天然剩磁强度相对较小,为 1. 29 × 10- 2~ 3. 77 × 10- 3A / m。磁性也软,经 250 ~ 450℃ 退磁,剩磁强度已下降 65% ~ 70% ; 经 580℃ 退磁,剩磁降为零。在 250 ~450℃区间提取到最佳峰值。剩磁方向的集中程度明显优于天然剩磁。茶湾组本征剩磁呈正极性,古地磁平均磁偏角 10. 4°,磁倾角 58. 4°,K =117,α95,= 7. 5,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 76. 8°,东经 158. 6°,δp = 3. 3,δm = 4. 4。古纬度为北纬39°上下。茶湾组古地磁参数参见表 9-5,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图见图 9-7 ( No. TC321) ,图 9-8 ( No. TC431) 。

5. 九里坪组

九里坪组的样品采在天台县九里坪。地理坐标为北纬 29. 07°,东经 120. 87°。九里坪组是一套岩性单一的浅色酸性熔岩,厚度不大,样品采在流纹岩中。新鲜露头上地形的采样条件很差,岩性坚硬且脆,取心率很低。天然剩磁强度很大,达到 1. 12 ×10- 1A / m。退磁温度上升到 400℃以后,强度才逐渐下降; 退磁温度升到 550℃,剩磁强度下降 50%;温度上升到 580℃,强度下降到零。从 500℃开始出现稳定剩磁,最佳峰值取在 550℃。九里坪组本征剩磁参考值呈正极性,磁偏角 16. 5°,磁倾角 51. 3°。古地磁极点 ( V . G . P. )位于北纬 75. 5°,东经 195. 2°,古纬度为北纬 32°。TJ1 -4 号样品古地磁参考值参数见表9-6,该样品数据分析见图 9-9 ( No. TJ1 - 4) 。

综上,古地磁本征剩磁基本上呈正向,平均磁偏角 26. 1°,平均磁倾角 53. 5°,K =36,α95= 9. 5,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 67. 2°,东经 191. 2°,δp = 9. 2,δm =13. 2。古纬度约 34°以下。磨石山群古地磁结果参数见表 9-7; 浙东南磨石山群磁性地层柱状图如图 9-11 所示。

( 二) “天台群”

传统的 “天台群”由下而上包括 “塘上组”、 “两头塘组”和 “赤城山组”。建组剖面分布在天台县塘上村、两头塘村和赤城山。对各组的建组剖面都做了古地磁工作,分述如下。

1. “塘上组”

“塘上组”主要采样剖面位于天台县塘上村,剖面顶部在鼻下许。地理坐标为北纬29. 12°,东经 120. 96°。样品采在粉砂岩中。天然剩磁强度一般在 ( 7. 3 ~ 2. 8) × 10- 2A / m。顶部样品采自鼻下许,天然剩磁强度达到 ( 4 ~5) ×10- 1A / m。随退磁温度逐级升高,剩磁强度的下降缓慢,甚至不降; 温度升到 500 ~580℃时,剩磁只下降 50% ~70%。当温度到 580 ~610℃,全部样品的强度都降到零。剩磁衰减谱呈现出典型的单磁组分模式。通过 100 ~200℃的低温退磁,当黏滞剩磁退掉以后直至剩磁骤然跌落前的一点,剩磁方向都无大变化。最佳峰取在剩磁强度突然跌落前的一点。退磁后,K 和 α95都有明显改善。本征剩磁呈正向,平均磁偏角 12. 49°,平均磁倾角 54. 08°,K = 196,α95= 8. 82,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 78. 1°,东经 180. 4°,极误差 δp = 5. 7,δm = 8. 1。古纬度北纬34. 6°。“塘上组” 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 9-8,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图三套,分别有塘上采点两套: 图 9-10 ( No. TDT252) ,图 9-12 ( No. TDT312) ,鼻下许采点一套,图 9-13( No. TBT221) 。另外,我们对仙居县板桥 “塘上组” 做了工作,采样剖面地理坐标为北纬 28. 72°,东经 120. 55°。仙居、天台两地的天然剩磁强度相仿; 但板桥 “塘上组”的最佳峰值通常取在 350 ~500℃挡位,本征剩磁强度占天然剩磁强度的55% ~35% ,K值和 α95比退磁前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板桥 “塘上组”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9-9,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图两套,见图 9-14 ( No. ZBT1 -1) ,图 9-15 ( No. ZBT3 -2) 。

表9-6 九里坪组古地磁参数

表9-7 磨石山群古地磁结果总简表

图 9-7 茶湾组 TC321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8 茶湾组 TC431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9 九里坪组 TJ1-4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10 “塘上组”TDT252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11 浙东南磨石山群磁性地层柱状图

表9-8 天台县塘上村“塘上组”古地磁参数

表9-9 仙居板桥“塘上组”古地磁参数

注:本处计算时,在本征剩磁的产状校正中才减去当地现代磁偏角.325°。

图 9-12 “塘上组”TDT312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13 “塘上组”TBT221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14 “塘上组”ZBT1-1 样品数据分析

图 9-15 “塘上组”ZBT3-2 样品数据分析

2. “两头塘组”

“两头塘组” 底部样品采在天台县两头塘,上部采在赖家。地理坐标为北纬29. 13°,东经 120. 89°。本组与下伏的 “塘上组” 呈整合接触关系。样品采在紫红色粉砂岩和砂岩中,赖家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一般在 ( 1. 3 ~ 3. 6) × 10- 3A / m。大部分样品逐步退磁到 400℃或 450℃,剩磁强度下降 50% ~60% 出现稳定剩磁,K 和 α95比退磁前都有明显优化。通常,温度升到 500 ~ 580℃ 间,剩磁强度趋零,方向离散。两头塘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较赖家强,可达到 1. 4 × 10- 1A / m 左右; 剩磁衰减谱呈单磁组分模式; 退磁必须达到 450℃以后,剩磁强度才开始衰减,第一次衰减就可下降 50% 左右并出现稳定剩磁,与退磁前相比,方向集中程度仍有一定改善。本组的本征剩磁呈正极性,平均 磁 偏 角 为 10. 2°,平 均 磁 倾 角 50. 2°,K = 354,α95= 4. 9°, 古 地 磁 极 点( V. G. P. ) 位于北纬 81°,东经 196. 6°,极误差 δp = 3. 3,δm = 5. 0。古纬度在北纬 30°上下。本组各点古地磁参数见表 9-10,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图两套: 图 9-16 ( No. TLL131)和图 9-17 ( No. TLL311) 。

3. “赤城山组”

“赤城山组”采样剖面在天台县赤城山,地理坐标为北纬 29. 17°,东经 121. 02°。由一套厚层状钙质胶结的砾岩、砂砾岩夹粉砂岩组成。岩性比较疏松。样品采在砖红色粉砂岩夹层中,天然剩磁强度约 ( 9. 3 ~ 3. 8) × 10- 3A / m。个别样品强度达到 ( 1. 2 ~ 0. 1) ×10- 1A / m。这批样品出现稳定剩磁的温度挡没有明显规律,有些样品在 150 ~ 200℃ 时,已退去天然剩磁的 50%左右,稳定剩磁随之出现。也有些样品退磁温度升到 400 ~ 500℃才出现稳定剩磁,多数情况在 580 ~ 610℃ 之前一点剩磁还有 40% ~ 60%,而到了 580 ~610℃ 时,强度突然上跳,方向随即离散。本组古地磁剩磁呈正极性,平均磁偏角 15. 2°,平均磁倾角 31. 7°,K = 21,α95= 12. 3°,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 71. 6°,东经248. 5°。极误差 δp = 6. 8,δm = 12. 0。从单个采点看,退磁后剩磁方向的集中程度有所改善,但经总平均,退磁前后方向的集中程度大致相似。本组各采点古地磁参数见表 9-11,代表性样品数据分析图见图 9-18 ( No. TCC113) 和图 9-19 ( No. TCC442) 。

综上,“塘上组”和 “两头塘组”的本征剩磁呈正向,平均磁偏角 11. 3°,平均磁倾角 52. 16°,K = 764,α95= 3. 6°,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 79. 7°,东经 187. 6°,δp = 3. 4,δm = 4. 9。古纬度约 33°上下。

天台地区 “塘上组”、“两头塘组”和 “赤城山组”古地磁参数总简表见表 9-12。浙东南天台盆地 “塘上组”和 “两头塘组”磁性地层柱状图见图 9-20。

本征剩磁呈正极性,平均磁偏角 83. 1°,平均磁倾角 54. 8°,K =90,α95= 9. 7°,古地磁极点 ( V. G. P. ) 位于北纬21. 4°,东经181. 6°,δp =7. 4 ,δm =10. 4。古纬度位于北纬35°上下。板桥 “塘上组” 的本征剩磁偏角与天台塘上组的数据差异,可能因构造变动的关系。

为什么说误差椭圆场能够直观反映指定系统定位误差随方向和距离扩散的趋势?

线交叉定位系统通常采用等概率误差椭圆对定位误差进行分析,给出定位误差的数值和分布方向,其中椭圆的长短半轴表示误差的大小,长轴方向表示最大误差的方向。定位误差场(也称为椭圆误差场)正是该定位系统在其覆盖范围内的特征误差椭圆的分布,它直观反映了特征误差椭圆在覆盖范围内随距离和方向的扩散趋势,因此对定位误差场进行分析呈现必要性。

定位误差因素主要有两类:设备误差和传播条件(自然环境,如地形、地物、大气、电离层等)产生的误差。无论哪一类因素产生的误差,通常都由两部分组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测量中未发觉的固定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通过预处理进行修正;随机误差是测量中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误差,从统计的观点上看,它服从某种统计规律,一般情况下,通过大量的测量,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被测量的真值。

定位误差的形成过程可描述为:定位参量误差导致相应的位置线误差,从而存在误差的位置线的交点导致了定位点的误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