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和知识一样的重要,具体原因如下:
1、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成果。
2、知识是理论,技能是实践,要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尝试,不断提高。
3、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最终只会纸上谈兵,而只是一味实践而不去提升理论知识,最终也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要将两者相结合,科学有效提升自己。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作为学生要先学好知识,再悟出能力,这是一切最好学习法的成长途径!
首先,作为学生,要想学好一个专业和科目,一定要先学好这个专业和科目的知识,一般要想学好知识就是把这个专业最好的书本拿上三五本认真阅读和研习,先把书从厚往薄里读,找到书籍知识的精华,然后再从薄里往厚里读,把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加进去,变成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个知识变思维,思维变思想的过程!
其次,当一个人把知识变成个人的思维和思想后,他就会自动升级为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你能力的内在彰显!为什么说这个人很有能力,首先就是指这个人很有思想,有主见有思想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因为当这种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时,就是指导当事人做事有条不紊,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既然讨论的是学生,那么这个“学生”我们理解为还在校园里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对于这群人,我个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进步包括思想、能力等方方面面。如作为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再强的应试能力,要取得好的成绩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知识储备的考试不就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道理吗。知识是提升能力的基础。比如写作,大家都记得第一次写作时的崩溃吧!但是经过对写作知识的学习,最后大家都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这个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就是以知识为基础吗!知识越丰富,能力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生而言,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所以学生既要重视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也要不断训练自己的各种能力,定会获得双赢。
最近科学网涌起一阵讨论实验与发文关系的热风。但基本上每次都有人会提到爱因斯坦不用做实验的做法,这种观点是很迎合中国人这种思维方式的。我们中国人喜欢说事,不喜欢做事,于是有人说不用做实验,大家就一起鼓掌欢迎了。
可能确实有人可以不用做实验就能发高档次期刊论文的,但是我认为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不值得作为经验去推广。
否则你说你用别人的实验数据即可写出论文,万一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实验,你怎么办?你不是要等?而且别人已经做了很多实验,你能解释实验数据,这是一种机遇,你不一定等得到,有的事情自己能做最好,自己没有能力做,也可以找人去做,爱因斯坦其实非常重视实验的,他自己实验能力不行,可是他都聘请了一个助手专门来替他做实验。这说明爱因斯坦这种大师级人物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只重视理论而轻实践的人。
爱因斯坦本人的实践能力有缺陷,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从爱因斯坦上小学做板凳的事情就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动手能力很差。但是人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全世界古往今来都找不出几个。
人家老外的诺奖获得者还要自己亲自做事,我们中国的导师基本上没几个会自己去做实验的,都是研究生去做,会亲自去看一眼的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我想起了曾经遇到一个计算机的本科生说的一句话,我问他会编程不,他说不会,高级程序员都不需要自己写代码。可他想过没有,连代码经验都没有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高级程序员吗?
在一定意义上,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
社交能力、延时满足、忍耐力。
这三种能力是孩子们需要的能力,在学习中也有体现,为了学习知识能够付出多少努力,耐不耐得住寂寞,是忍耐力;为了成绩优秀,愿意等待多久,是延时满足;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否主动跟其他同学沟通,向老师询问,是社交能力。尤其是在孩子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阶段,环境改变、目标改变、老师讲课方式改变,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它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同时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例如我们去幼儿园见习,看似是培养我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在这里请大家回顾世界经合组织中关于知识的第三条内容,我们的教育见习培养我们对学前教育的技能和能力,实际上还是关于知道怎么做的知识。不仅仅是这个例子,大家可以举一反三,由此论证我方观点,知识比能力更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