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风俗有:
1、破五。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这天各家都吃水饺,以求吉利。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的习惯。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每到此时,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美不胜收。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独具特色。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这一天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
产后一个月是“满月”。“满月”是新生儿可以和外界接触的第一天,也是产妇完成“坐月子”过程的第一天。所以在过去人们很重视这一天。是日,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多送些宝宝服、长命锁等物;也有随钱者,以红纸包装,上写“长命百岁”等吉祥语。主家则在这一天摆宴招待客人。满月这天,对产妇而言,济南地区叫“挪臊窝”。产妇在这天抱着婴儿回娘家小住几日,以使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丈夫一家则借着大好晴天,将媳妇“坐月子”捂了一个月的房屋收拾干净,凉晒被褥衣物。产妇回娘家后,姥爷姥 娘要给孩子送钱,将钱以红纸包好用红线系挂于婴儿胸前。待到回到婆家时,由小孩的奶奶或其他女长辈取下红包,便取边唱道:“走得好,来得好,小子(或小妮儿)白头活到老。” 为祈愿孩子健康成长,老济南还曾流行“穿百家衣”的习俗。孩子未满月,亲眷们便开始向众邻家乞取零散布头儿,拼接成花衣服给婴孩穿。衣服样式多为大偏襟、和尚领,衣服上必有一紫色布块,寓意孩子将来多子多福。另外,过去济南还有“吃百家饭”的习俗。小孩会走路后,便让他拿着小饭碗到四邻六舍去吃“百家饭”,认为这样小孩长大后能有饭吃而且能吃遍四方。 抓周,也称“试儿”、“楂生日”,是婴儿满周岁时卜测他将来性情、志趣、前途和职业的一种礼俗。孩子过周岁生日那天,父母亲友将各式文具、玩具、生活用具陈列于桌,任由孩子随意抓取。俗信认为,孩子抓取之物和他的品性、前途有关。譬如,抓取笔墨者,将来是读书人;抓取钱币者,主富裕;抓棍者,主长大后无饭吃等等。抓周习俗,起源于北齐时代。此俗现仍有见者,不过年轻父母已无笃信者,仅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形式而存。 婴幼儿哺乳期,小孩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大人们唤的都是孩子的“奶名”(也叫“小名”,即乳名)。起乳名之俗自古有之,如汉司马相如小名就叫“犬子”,东汉曹操的奶名叫“阿瞒”,三国刘禅的奶名叫“阿斗”等等。此俗到宋时更盛,沿袭至今。济南地区给孩子起奶名,男的多叫“小儿”、“小子”,女孩多称“妮儿”。奶名的命名要与长辈亲属的名字避讳,可以以吉祥字作名,如“龙、祥、富、贵”等;也可以起“贱名”以期免灾祛祸,如“小狗子”、“二猫子”、“狗剩”、“驴蛋儿”、“丑子”(女孩多用)等等;也有直接以排行命名的,如“老三”、“小八儿”、“伍子”等;还有的怕孩子立不住,多叫什么“拴住”、“锁住”、“留住”、“拦住”之类,或者男取女名、女取男名。 旧时,人们普遍认为,小儿受惊吓后,其“魂儿”便游离于体外。小孩受惊吓后,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腹泻(绿色溏便)、惊厥、高烧等症状,民间便以为孩子“掉了魂儿”。曾流行在济南地区的叫魂儿方式很多,如最简单的是立时用力拍地,同时轻拍孩子,并轻轻抚着孩子头发说:“扑拉扑拉毛,吓不着,吓着人家,吓不着自家。”“狗惊,猫惊,俺小子不惊。”然后抱着孩子边走边叫着孩子小名:“××,家走(回家)咧!”受惊吓厉害的,要等到三更半夜到街口去“叫魂儿”,有的还要拿着小孩的鞋子或小孩的衣服。济南民间还把夜晚哭闹不止的小孩称为“夜哭郎”。如遇有这种情况,大人们便将写好的夜哭帖贴在街头墙壁、树木或电线杆上,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个夜哭郎(或小儿夜哭在娘房)。过路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以此来祈求孩子停止夜哭。 过去,小孩认干爹干娘的习俗曾广为流行。有些家庭担心孩子养活不大,便让子女去认一个儿女多或家境贫寒的人家做干亲;也有迷信孩子与父母命相相克者,找一家“全奂人:或命相相生者认做干亲;当然,也有父母辈之间相处甚好而结成干亲的。认干爹干娘时,须择吉日携礼物到干亲家,让孩子主动叩头,还要写一张红纸绿边的“承继纸”,上写“贵府相公过继某(指干爹的姓)门,取名某某,长命百岁”之语。承继纸轴头上还要用红线绳系挂长命锁,挂在干儿女的卧室中,以压邪祛祟。认干娘时,小孩还要从干娘的胯下钻过去,俗称“钻裤裆”,以示从今而后为干娘所生。此俗至今仍有残留,不过认亲仪式已经非常简单了。□张继平 老济南的习俗请客中式宴会 过去老济南人若是请客,家里有条件的或请比较亲近的人一般喜欢在家,家里不方便或比较正式的场合则在饭庄,三十年代的燕喜堂因为菜好,就餐环境又颇具家居生活的气氛,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很多人都以在此请客为荣,他们有奶汤全家福、奶汤蒲菜、奶汤虾脯、奶汤鱼肚、清汤燕菜、清汤蝴蝶海参、清汤御笔猴头等一系列“招牌”菜。不论在家或在饭庄,都是以成席的菜肴待客。到了请客约定的时间,主人在家的出门恭候,定在饭庄的应先到,以便迎接所邀请的客人。客人到后,奉茶让座,待客人到齐后按长幼尊卑次序请入席落座。向外方位的左侧为首席,右侧为次席,左边是三座,次席右边是四座,其余依次类推之最末是主座。坐下后,开始饮酒猜拳,举箸劝食,宾主尽欢。酒足饭饱,席终用茶,客人向主人致谢,寒暄已毕,主人送客。 西式宴会 济南的西餐店始见于19世纪初兴建胶济铁路的时候。济南随着开辟商埠,经济繁荣,外国商人、侨民纷至沓来,西方国家的食俗也给济南带来影响。济南的西餐业不只给外商、外侨、外宾服务,西餐也进入了济南人的日常生活。当时的“胶济铁路饭店”,设在火车站附近,它是全市最豪华的饭店,可以举办大型宴会,各种饮食是德国风味的西餐,席间习俗当然都是德式的。饭店的名菜,有煎牛排、咖喱牛肉、红炖牛肉、牛尾汤、铁扒鸡、鸡蓉鲍鱼汤、沙拉等,那时还能在餐后吃上人们难得一见的冰激凌。像炸大虾、煎鱼排,都很适合济南人的口味。餐桌是长方形的,席间座次是主人分坐长桌的两端,客人坐在两边。男女交叉而坐,女主客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主客坐在女主人的左边,以此类推。喝汤时左手按汤盆,右手拿匙,喝完后匙面朝上放在汤盆右侧。吃面包时用餐刀先抹黄油后抹果酱。吃鱼时右手用餐刀切,左手用叉叉食,不能用刀入口。吃完刀在右叉在左放在盘的右侧。酒水饮料在客人的左侧送上,正餐用完可以吃点水果或喝点咖啡。席间主人或客人要发表谈话须在停止用餐时。用餐时口中不能发出声响,不能低头靠近食物,不能把盘子弄出声响。用晚餐男宾可以喝白兰地抽雪茄高谈阔论,女宾则喝茶聊天,尽欢而散。
和其他地区一样,济南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济南人称之为“辞灶日”。旧时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旧时济南,小年这天人们除了“祭灶”,还要对居家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以便为新年营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环境,此举谓之“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在济南人的心目中,“扫尘”意味着把一切陈旧的“晦气”、“穷运”扫走,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福气进门。这反映了济南人企盼吉祥、福气的心愿。
现在济南,具有迷信色彩的小年祭灶已经绝迹,但小年扫尘的良好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贴春联、福字
过年贴春联、福字,是中华传统,济南也不例外。在济南,过年贴春联、福字向来是一项重要“年事”活动。特别是过去,由于老济南人住的都是四合院,故贴春联时不光要贴在大门上,院内屋门上也要贴。过去老济南,春节贴福字更是必不可少,居户人家,过年时都要在院里迎门的影壁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有些特讲究的人家,甚至连家里的木箱、面缸等物件,也要贴上一个福字。
炸年货
济南人炸年货一般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所炸“年货”以藕盒为主。济南北园的莲藕是炸藕盒的最佳原料,炸出的藕盒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除炸藕盒外,还要炸丸子、炸麻叶和松肉等,最后还要炸鱼。炸完鱼后,还要将切成小块的豆腐放到油锅里吸收一下腥味——— 此番炸后的豆腐叫鱼豆腐。鱼豆腐与“余都福”谐音,寓意来年家有余财人人都有福气。
炸年货作为济南年俗的重要内容,向来被济南人所重视。特别是过去济南,一到炸年货的日子,可谓家家油响,户户飘香,人人喜气洋洋,个个兴高采烈,而那些吃得嘴角带油的孩童,逐街奔跑,并不时放几串鞭炮,更是平添节日气氛。直到现在,济南的许多家庭,年前还都要炸点藕盒等“年货”——— 重点不在于吃,而在于“年味”。
请家堂
济南的年俗中,请家堂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济南人家,除夕这天大都要“请家堂”——— 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请家堂的仪式要在腊月三十的黄昏举行,彼时先要摆好供桌设好香案,有的还要挂上“家堂轴子”(一种按辈分填有祖先名讳画有庭院及拜年人物的类似中堂的年画),按辈分摆好,讲究的还要在供桌上点燃一支红红的牛蜡(一种可长时间燃烧的蜡烛),供品则要放鸡鸭鱼肉和点心。这些准备完毕后,家中男性长辈便携家人到路口或门前空旷处,冲西南方向燃纸叩首并呼唤亲人的称谓,引领已故亲人回家过年。“家堂”要在家中待到初五。初五晚间,就要送“家堂”回归了:供上水饺,跪拜祖先,取下“家堂轴子”,再到街上为祖先送行。济南人过年请家堂的习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迷信”。它所表现的,实际是民众对先祖亲人深深怀念之情意。
吃饺子
在中华年俗中,水饺向来是除夕年夜饭的重头戏,不管菜再多、再好,年夜饭中水饺必不可少。济南年俗,除夕水饺是有一些特别的讲究的。济南人除夕包水饺时,一定要排满整“盖垫”,中间绝对不留空余,否则,就以为来年会“亏大财”。济南人过年包水饺时,还喜好包一枚硬币在其中,据说,吃到这枚硬币的人,来年定会走好运。济南人初一早晨还有吃素馅水饺的习俗。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受佛教影响,在新年的第一顿饭吃素积德,以示善本;再就是,素者,肃静也,初一吃素,意寓全年心静少忧。
放鞭炮
春节燃放鞭炮,中华一统。可是,济南人有自己燃放鞭炮的规矩。一般来说,济南人必定要在除夕夜、初一晨、初五、十五燃放鞭炮。除夕夜、初一晨放鞭炮分别名曰“辞旧”和“迎新”,初五放鞭炮叫“破五”,十五放鞭炮则是“送年”了。但不论何时放鞭,都要限定在自己的门前,千万不要跑到别人家的门前放。在自己门前放,再响再多那叫气派;在别人家门前放,则有欲“崩”人家福气财气之嫌疑,属于“行为不端”,人家是一定要和你急的。至于济南人除夕团圆饭开吃时必放的那挂鞭炮,意思则是在告诉邻居人等:我们家人已团聚,事事大顺,开始“过年”了!
济南还有初一抢放鞭炮的习俗,过去住大杂院时,一些人喜欢初一五更到来时抢先放鞭。据说,初一放鞭抢先,一年大吉大利。
过年的禁忌
一如其他地区,济南人过除夕,也有许多禁忌:除夕和初一这两天不能随便串门,更不能在别人家里吃饭,就是嫁出去的闺女也不例外,说是怕被吃穷了;初一扫垃圾时只能由外向里扫,否则就会把财气扫出去;除夕夜一宿不能熄灯,否则鬼祟入侵,一年不顺利;家中老人故去不足一年(有的说三年)者不能出门拜年,以免给别人带来晦气;年三十不能动剪子,否则来年会有血光之灾;除夕和初一不能打孩子,否则会与孩子一年不合;年初一不能做活,否则会劳累一年;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不断。过年期间打碎盘碗之类的器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万一不小心打碎了,要赶紧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
另外,过年说话,有些“不吉利”的话非得说时要用吉利话来替代。譬如,水饺下破了忌说“破”了,要说“挣”了;吃醋不能说吃醋而要说吃“忌讳”。“死”、“鬼”等词语更是严禁使用,甚至连“完了”之类的语句也要改用别的词。譬如,问你菜切了没有?你得回答“切好了”,绝不能说“切完了”——— 试想,新年大吉,怎么能“完了”呢?
初二闺女回娘家
年初二这天,是济南地区已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这天,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则要盛情款待。是日,“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上首位子上。在济南,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盛行不衰。
旧时济南,年初二闺女回娘家,“姑爷”所带礼品是有讲究的,必须有一刀肉(不能少于十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谓之“四色礼”。据说,“四色礼”寓含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破五
和全国其他地方相同,正月初五这天济南称之“破五”。这天,济南人吃团圆饭,忌说不吉利的话,还要燃放鞭炮。正月初五谓之“破五”,据说是因为此日一到,此前有关过年的种种禁忌皆可破除,故有此称。
另外,旧时济南人还有以正月初五这天的天气阴晴状况来占验当年犬猪羊马牛五畜是否兴旺的习俗。这是旧时济南地区特有的习俗,故至今,一些老济南人仍称正月初五为“五马日”。
正月十五“石磨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全国性的节日,过了这一天,整个农历年就算过完了。但是,老济南还有传说,认为正月十五是石头神的生日,即“石磨日”,故旧时济南这天有不准搬动碾子、磨盘、石臼等石器的习俗。同时,这天还严禁开山打石或用石头盖房,以免惊动了石头神。这一天,石匠等与石头打交道的人还要备上供品,向石头神焚香祭拜,跪求保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