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牵引可增加腹腔容积,减少侧弯对胃肠消化的压迫,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增进营养吸收,有助于增加全身营养,为手术创造条件。
坏处:会有副作用,韧带肌肉损伤、神经根损伤、局部关节紊乱。
但是一般来说如果牵引方法正确,做牵引后按照医嘱注意事项是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的。做牵引时要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按照医生规定的姿势、时间进行;注意保护髂骨骨凸部,避免压疮;使用硬床板做牵引,保持压力的同时减少损伤;牵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缓解症状,如果牵引无效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病情。
牵引的要求:
1、穿针。穿针部位必须准确,才能达到牵引目的并减少并发症。
2、四肢骨牵引时。穿针方向必须与牵引方向垂直,才能保持牵引针的平衡,若穿针歪斜,则不但牵引方向不正,而且牵引针易向一侧滑移,造成针孔感染。
3、严密观察防止骨质、皮肤坏死。如颅骨牵引日久,可以压迫针孔骨质致坏死吸收,致牵引钳脱落。骨牵引针歪斜,可以压迫针孔皮肤引起坏死。
4、皮肤牵引时需防止粘膏松脱,又要注意有无发生皮炎。
好处:一般而言,牵引适合于初次发病,牵引对腰椎医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宽椎间隙,回纳部分突出的椎间盘,可以缓解症状,
危害:可能会导致原本黏连的组织被强行拉开,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牵引。另外单一的做牵引对于腰椎的恢复是远远不够的。
腰椎牵引需要比较大的力量,所以不太可能用徒手牵引的方式,大多使用机械牵引。腰椎牵引可分为间歇式及半持续性两种方式,患者可以趴或躺在治疗床上。
扩展资料:
腰椎的疾病大多是因为不恰当的用腰而导致腰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局部受力的增大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一系列下肢的神经功能症状,牵引治疗正是为了恢复腰椎原来的生理曲度而进行的临床保守治疗,使局部肌肉放松;
椎间隙牵开之后再配合后期的腰部肌肉功能锻炼而恢复腰椎原有的曲度,而得到锻炼后的肌肉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就会很好的限制腰椎的曲度,使受力均匀而不至于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腰椎的病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牵引
简介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脊椎牵引疗法通常是指使用外力牵拉颈椎或腰椎-骨盆以达到治疗目的,前者称为颈椎牵引,后者称为腰椎牵引。
治疗作用
1.,使肌肉放松;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
3.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4.调整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5.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
6.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7.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间盘回纳。
种类
脊椎牵引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治疗时患者体位不同,分为或直立位牵引;根据牵引力来源不同,分为用患者自身重量牵引、手法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根据牵引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
方法
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治疗条件选用等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牵引方法。
1.颈椎牵引方法
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
牵引效果主要由牵引的角度、时间和重量等因素决定。
(1)角度:如主要作用于下颈段,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如主要作用于上颈段或环枢关节,则前倾角度应更小或垂直牵引,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2)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以初始重量较轻,以后逐渐增加为好。
(3)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4)方式 多数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一般采用仰卧屈髋屈膝体位,可尽量减小脊柱应力。牵引力通常以自身体重的一半作为起始牵引重量,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当于患者体重。以间断性牵引为主,每次牵引持续 20-30min,每日牵引 1-2次,15-20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脊椎牵引注意事项:应充分注意个体差异,并密切观察牵引时患者的感受及反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身体整体状况好、年青者,剂量可大些,体弱、老年人,牵引的时间要短些,重量也要轻些。牵引过程要了解患者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治疗,寻找原因或更改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