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而非花钱的多少,才能产生久远的作用。
给永远比拿愉快。付出,证明你富有;
索取,证明你贫穷。帮助别人,快乐的是自己。
向人索取,得到的是失落。
人的尊严比黄金还要宝贵。有时候,真的无需对孩子进行奖励,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就有最大的快乐。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使用一种方法,就是奖励式教育,当孩子达成什么目标,或者做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家长会奖励她,比如奖励他一个玩具,比如说奖励她一些零花钱,但是也有家长会疑惑,就是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这样做是非常有用的,第1个是可以让孩子好好学习,有了目标他才能够有动力。其次如果达成目标之后,家长奖励孩子,那么孩子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会更促使他好好学习。但是,除了物质奖励之外,家长还可以给予精神上的奖励或者口头上的奖励,不要总是用物质。
为什么有些家长会怀疑物质奖励鼓励孩子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是因为如果一直用物质鼓励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很可能学习太过于功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钱或者玩具。物质奖励对于孩子是有一定好处的,首先可以让孩子学习,这是非常有效的,让孩子定一个目标,然后有动力去学习。
这是非常好的,而且当你的孩子完成目标之后,你用物质去奖励他,他会有自信感有成就感,而且感觉到靠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非常好的影响。但是奖励孩子是好的,家长不要总是用物质去奖励,可以给一些口头上的鼓励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也是受用的。
如果真的一直用物质奖励孩子的话,那么就会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太过于功利,可能就丧失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没有物质奖励,他就不愿意去学习,那这个后果就不好了。物质奖励是可以的,也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度。
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好的,我一直认为奖励孩子是更好的,能够比处罚孩子带来的效果更明显
那么奖励孩子的策略和原则又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少奖为佳。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记不可滥用。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
第二,奖态度不奖分数。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试卷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一诺千金。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四,奖品适当,价值适中。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