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消费偏好的消费偏好的特征

时间: 2023-03-05 15:34:49

消费偏好的消费偏好的特征

1、习惯。是由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定型化,经常消费某种商品或经常采取某种消费方式,就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一种定向的结果。这种动机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有,只是习惯的方面及稳定程度不同。

2、方便。是成员把方便与否作为选择消费品和劳务以及消费方式的第一标准,以求在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节约时间。

3、求名。是成员把消费品的名气作为选择与否的前提条件。购买活动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货币也甘愿。多是基于成员对名牌商品质量的信任,有时也受成员情感动机的影响。但是,偏好受收入和

怎么分析消费者偏好 分析消费者偏好的三个特性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特性为:偏好的完全性(或称次序性)、偏好的传递性(或称转移性)、偏好的东西多比少好(多多益善)。

1、偏好的完全性(或称次序性):有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一个消费者可以偏好其中的A,可以偏好其中的B,或者可以对两者都无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偏好是忽略成本的。一个消费者可能偏好牛排,而不是汉堡包,但他或许会买汉堡包,因为后者更便宜。。

2、偏好的传递性(或称转移性):偏好的传递性是指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于A,在B和C中更偏好于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于A。这一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偏好的东西多比少好(多多益善):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好的”(即值得拥有的),这样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的多,而不是少。作这一假定是出于教学的目的,也简化了图解分析。

消费者偏好的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序数效用理论在讨论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如下假定:
(一)完备性假定。 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的不同商品的组合。换言之,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的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做出,而且也只能做出下列三种判断的一种:对的A偏好大于B;或者对A的偏好小于B;或者对A和B的偏好相同。 比如说,面临着两篮水果,其中甲篮里有3只苹果5只梨,乙篮里有4只苹果4只梨,消费者应该能够判断:或者甲篮比乙篮好,或者乙篮比甲篮好,或者两者不相上下。
(二)传递性假定。 传递性也是理性选择必不可少的基本性质,而且,传递性假定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一般来讲,人们对微小的差别会不介意。
(三)多比少好。在大多数的消费问题里,商品总是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他状况都一样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
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偏好提出的几个基本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
偏好的完备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2.偏好的非对称性
偏好的非对称性,又称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或者说,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其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
3.偏好的传递性
偏好的传递性是指,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大于C。它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
4.偏好的单调性
偏好的单调性是指,如果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每种商品的数量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的一样多,那么,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
5.偏好的凸性
这里的凸性是指,在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和含有商品数量较少的商品组合之间,消费者总是宁可要前者而不要后者。它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的凸性上。
消费者偏好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