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时间: 2023-03-05 21:05:54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同义说”。

2、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这可称作“排斥说”。

3、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既不是同义的,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于概括化和具

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及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1)“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2)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处理的必要性.(3)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有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另外的观点,认为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以及学生与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充满着偶发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就对学习结果作出明确规定,而应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目标,并不断修正目标,使之随时适应新的情况.简言之:既不应有预先统一的目标,也不应有恒定不变的目标,应当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严格说来,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有各自独特的发展目标,那么,还要不要统一的教育目标?要不要具体的教育目标?回答都是肯定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

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但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应试教育,最终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素质教育是长期目标,应试教育是短期目标。人的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不断交替和融合的过程。也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黎齐合作的过程。

2.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指导思想上,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整体素质。在教育目的上,应试教育以应试训练和提高成绩为目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能力,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在评价标准上,应试教育更注重考试结果的“分数”;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显然,素质教育指的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的概念,但不是绝对的对立。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但是培养学生的形式、目标、评价标准都比较单一。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能力。

3.带着很多孩子去旅行。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坦然面对,激发他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让他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旅行的生活和家里完全不一样,不仅了解异地生活,孩子还能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信任或戒备。你可以在父母安排旅行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事。如果定制行程,安排住宿,可以邀请孩子参加。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