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红色长尾巴的鱼是什么鱼

时间: 2023-02-20 03:58:44

红色长尾巴的鱼是什么鱼

红色长尾巴的鱼是红箭。

红剑鱼:又称红剑、剑鱼,为鳉形目,鲤齿亚目,花鳉科,属一种由人工培育出的淡水观赏鱼类,以其浑身通红如火的颜色受到人们喜爱。小型鱼,成年个体全长7至10厘米,体纺锤形、头尖尾长,遍体通红。雄性携长剑、雌性着圆裙,是圆形尾,性别特征分明。性情温和,能和其他体型相近热带鱼混养,个别鱼对小型热带鱼具有攻击性,喜欢啄食鱼尾。平时活泼好动,雄鱼在受惊吓时、或气流大时、还有打架时,爱跳跃,发情时在雌鱼前后穿梭,拦截雌鱼求爱。

红尾巴的鱼是什么鱼

红尾巴的鱼是红尾鱼。

红尾鱼,俗称:红尾巴梢、尖嘴,学名为蒙古红鲌、拟赤梢鱼。属鲤形目,鲤科,鳊亚科。红尾鱼肉瘦少脂肪,肉质银白细嫩,口味地道,是上好的美味菜肴,一般制成咸鱼供食用。

红尾鱼体细长,且两侧身扁。头细长且尖,尾巴为鲜红色。因其尾巴为鲜红色被称为红尾鱼。钓鱼者多以活虾,蚯蚓钩钓。

红尾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多以制成咸鱼食用。产地多为黑龙江以及干支流和附属湖泊中,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

红尾鱼

生活习性:

拟赤梢鱼虽不属于冷水性鱼类,但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流水水域,因而在江河里比湖泊中多。肥育期不进入湖泊,只在江湾捕食;冬季仍活动,继续摄食。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亦食甲壳动物;幼鱼期食浮游动物。

价值:

红尾,体型较长,鱼鳞为银白色,嘴尖,尾巴呈浅红色,据说与“箭杆”、“翘嘴壳”鱼同族。大的有4~5千克,小的也在100克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而不腥,味纯正,清蒸、红烧、煎、炸、烧烤均可。

红尾巴的鱼是什么鱼,在陕西河里,长像泥鳅

按照题主的描述可能是红尾副鳅。

红尾副鳅,鱼类,属鲤形目,鳅科,副鳅属。分布于汉江支流源流以及堵河、长江支流沿渡河,金沙江、南盘江、渭河水系等。小型鱼,体长一般为10~17cm,底栖生活,喜欢在流水冲刷的石穴环境中生活,一般在山区支流中数量较多,当洪水来到时就会游出来觅食被洪水带来的饵料。平时喜栖息在岩缝、石隙或多巨石的回水湾活动。

背鳍Ⅲ~8~9;臀鳍Ⅱ~5;腹鳍Ⅰ~6;胸鳍Ⅰ~9。脊椎骨4十42一44。体长为体高的7.8~8.8倍,为头长的4.7~5.6倍,为尾柄长的4.7~5.4倍。为尾柄高的10.0~10.8倍。头长为吻长的2.5倍,为眼径的7.5~10.0倍,为眼间距的4.0~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3倍。

体细长,前段呈圆形,尾柄侧扁。吻锥形。眼小,侧上位。口下位,口裂弧形。须3对,中等长。鳃孔小。侧线完全。尾柄的上、下缘有发达的皮褶棱。背鳍小,胸鳍位置低,椭圆形,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稍后,臀鳍小,尾鳍圆形,中央微凹入。

背部呈灰褐色,杂有一规则的斑纹,体侧黄褐色,有15~17条深褐色条纹,在体后段的较前段的条纹更明显,腹面浅黄色,尾鳍鲜红色,其它各鳍浅黄色。

体前半部裸露无鳞,后半部具细鳞。上颌中央具一齿状突起。须3对。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背鳍前距为体长的43.5~47%。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位于背鳍第一根。

红尾副鳅平时喜栖息在岩缝、石隙或多巨石的洄水湾。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边缘在岩石上刮取食物。但肠管里食物出现较多的仍是昆虫幼虫(蜉蝣目、襀翅目、鞘翅目等幼虫)。其个体虽小但产区的天然种群数量多,且肉质细嫩,为当地常见的小型食用鱼。

红尾副鳅是一种小型底栖性鱼类,喜集群,常生活在山区溪流,水质清澈、无污染、有砂或石砾的河流中。驯养过程中鱼常聚集到隐蔽物下,畏光,多在夜间活动。

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tus)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和南盘江水系的上游。其背鳍分枝鳍条数目、前鼻孔的形态、头部斑纹、须的长度和前躯的被鳞程度等特征均表明红尾副鳅已分化为两个亚种。

两个亚种的分布在地理上是相互隔离的:红尾副鳅指名亚种(P.variegatus variegatus)的分布范围限于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而新亚种长鳍副鳅(P.variegatus longidorsalis)则仅分布于南盘江的上游。亚种的分化可能与晚更新世时滇东高原的急剧抬升有关。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