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手到”。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
期末是个特别敏感的时期。尤其是刚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之路上,刚刚起步,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对于一年级语文的期末复习,只要抓住这三个方法,一定会事半功倍。
方法一,知识分模块。
孩子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回家都写语文作业,但是所学习的知识比较细碎,就特别需要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把所学过的知识点分模块系统整理。
对于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汉语拼音、字、词、句。
虽然对于高考来说都考汉语拼音,但是在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的学习中,集中、深入的学习汉语拼音,就在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重中之重。
期末复习的时候,可以把汉语拼音这个模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把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分类总结在一张大纸上。孩子应该能全部默写,并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汉语拼音
一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认识的常用汉字是300个,在课本的第115页,116页和117页进行了总结。但是在识字表中,所有需要认识的生字也都加上了拼音。复习的时候,孩子要会认读这些生字,所以家长最好把这些要认识的生字,不带拼音的整理在一张大纸上,让孩子每天拿出来进行认读。
一年级的孩子对汉字出现的顺序记忆力特别强,看过几遍之后,孩子对于某些汉字不是把他的字形记住了,会认了,而是记住了这个位置该读什么。所以复习阶段在认读生字的时候,最好是让孩子跳着认,不要总是从前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认。
可以把这张写满需要认读的生字的大纸多复印几张,让孩子给汉字加拼音,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要求会写的字是100个。可以把这100个字都组成词,也写在一张大纸上。每天都拿出来听写一部分。为了默写方便,还可以采用看拼音写汉字的方式。
如果把生字都组成词让来让孩子来写,那每个孤零零的字,就带着它本身的意思,更有利于记忆。

一年级上册语文
这三张大纸,分别代表了三个模块知识:汉语拼音,需要认识的生字,需要会默写的生字。抓住了这三张大纸上的内容,就抓住了期末考试95%的知识点。
方法二,题型要巧练。
对于汉语拼音、会认字、会写字这三个知识模块,小明都掌握的牢牢的,但是妈妈说,小明做题的时候还是做不对。更奇怪的是当拿到试卷以后,对于自己做错的题,都不用给小明讲,小明自己就能改正确。明明会做,为什么做错了呢?小明说,原来在做题的时候,他根本不明白题目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小学生的身上,特别容易出现。
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对于自己没有见过的题型,孩子就不明白这种题在考自己什么。
多让孩子多见一见题型,让孩子看到题目的时候先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而不要老师先给孩子讲,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孩子的审题能力,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的。
例如,这道题。

题目的要求没有加上拼音,认字少的孩子是不能够自己独立读完题目意思的。如果老师给孩子读一遍,专注力弱的孩子错过了一个词,也就不明白这种题是什么意思了。对于这种题型,可以先让孩子自己猜一猜,这种题是让我们做什么?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
1.牢固掌握拼音。拼音的拼读是否正确,关系到写词语的正确与否,另外,一年级要注意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拼读,尽量能够默写声母表与韵母表。二年级还要求会按顺序默写大小写字母表。考题形式多为:给声、韵母排序、看拼音写汉字、写词语和音节连线、给正确的音节画勾等等。
2.掌握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题目多以词语连线或给生字找朋友形式出现。
3.正确书写本册要求会写的生字及词语。复习时应将所学的生字重新过关。题型主要有:看拼音写汉字、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按部首写字、换偏旁写字,一年级做得比较多的还有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或者是加一笔、减一笔变新字,改错别字等。要求:笔画到位、书写正确规范,组词不用错别字。一年级组词时要注意教给他们组词是要写词语,而不是一个字。
4.注意词语的积累运用。补充词语(成语、固定短语)、词语连线、反义词填空为主要考试形式。例:( )的天气、 ( )地跑、热得( )、ABB、AABB、ABAB、ABAC等叠词。二年级还要注意“的”和“地”区别。
5.背诵本册要求背的课文,在背诵的基础上正确默写字、词、句。题目样式多为按原文填空或补充句子。
6.能规范正确地写完整的句子。即我们常说的造句,或者以“照样子写句子”的形式出现。这些用来造句的词语或句型一般是书上出现的,例: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等。有时也有整理句子。再有写比较简单的比喻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