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警车上面那个白色的仪器是什么

时间: 2023-03-06 15:05:14

警车上面那个白色的仪器是什么

警车上白色的仪器是旋转式摄像头,监控执法取证用的。

1、该摄像设备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探头,遮阳板式液晶显示屏,调控设备,储存设备。

2、该设备主要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民警进行操作。汽车仪表台右侧安装了一个小方形调控设备,可以对整个监控的距离、位置进行调控。

3、民警坐在车内,便可现场观看监控的情况,镶嵌在遮阳板上的液晶显示屏拥有500线的分辨率,清晰度与电视仅相差20线。同时,只要监控的地方都会自动储存在250千兆字节的硬盘内,保存时间长达10天。该系统还有一个储

警车上面像雷达一样的是什么?

执法记录仪。

执法记录仪是民警执行公务时随身佩带的集实时视音频摄录、照相和录音等功能于一体的取证技术装备。集摄像、照相、对讲、定位、存储功能于一身,同时可以通过4G无线实时视频传输,能够对执法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便于公安干警在各种环境中执法使用。

执法记录仪普遍应用于公检法领域、各种室内外检测场所等需要实时沟通的场景。

扩展资料

功能:

1、摄录: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相应键,执法记录仪应自动开始记录视音频信息;按下停止键,执法记录仪 应停止记录并且保存记录内容。

2、照相: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照相键,应能拍照。

3、录音:在取景预览模式下,按下相应键,应自动开始记录音频信息;按下停止键,执法记录仪应停止记录并 且保存记录内容。

4、夜视功能:执法记录仪应具有夜视功能,在开启夜视功能后,有效拍摄距离应满足说明书的要求,且不低于3 m, 有效拍摄距离处应能看清人物面部特征,具有红外补光功能的设备,红外补光范围在3 m处应覆盖摄 录画面70%以上面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法记录仪

在公路上!有的警车车里放的测超速的仪器是什么!什么原理!最主要的是多远能测到!

替你抄来的--
现行的检测器种类有很多,包括磁感应检测器,波频车辆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等。根据安装方式可以分为埋设式和悬挂式。
(1)磁感应检测器(多为埋设式检测系统)
环形线圈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一种检测设备。车辆通过埋设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引起线圈磁场的变化,检测器据此计算出车辆的流量、速度、时间占有率和长度等交通参数,并上传给中央控制系统,以满足交通控制系统的需要。此种方法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并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这种方法也有以下缺点:a. 线圈在安装或维护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这样交通会暂时受到阻碍。b. 埋置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尤其是在有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车辆启动或者制动时损坏可能会更加严重。c. 感应线圈易受冰冻、路基下沉、盐碱等自然环境的影响。d. 感应线圈由于自身的测量原理所限制,当车流拥堵,车间距小于3m的时候,其检测精度大幅度降低,甚至无法检测。
(2)波频车辆检测器(多为悬挂式检测系统)
波频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超声波和红外线等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的检测器,这里主要介绍微波检测器(RTMS),它是一种价格低、性能优越的交通检测器,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RTMS的工作方式是:采用侧挂式,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RTMS以2米为一“层”,将投影分割为32层。用户可将检测区域定义为一层或多层。RTMS根据被检测目标返回的回波,测算出目标的交通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通过RS-232向控制中心发送。它的车速检测原理是:根据特定区域的所有车型假定一个固定的车长,通过感应投影区域内的车辆的进入与离开经历的时间来计算车速。一台RTMS侧挂可同时检测8个车道的车流量、道路占有率和车速。
RTMS的测量方式在车型单一,车流稳定,车速分布均匀的道路上准确度较高,但是在车流拥堵以及大型车较多、车型分布不均匀的路段,由于遮挡,测量精度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另外,微波检测器要求离最近车道有3m的空间,如要检测8车道,离最近车道也需要7-9m的距离而且安装高度达到要求。因此,在桥梁、立交、高架路的安装会受到限制,安装困难,价格也比较昂贵。
(3)视频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是通过视频摄像机作传感器,在视频范围内设置虚拟线圈,即检测区,车辆进入检测区时使背景灰度值发生变化,从而得知车辆的存在,并以此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度。检测器可安装在车道的上方和侧面,与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相比,交通视频检测技术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可根据需要移动检测线圈,有着直观可靠,安装调试维护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恶劣天气、灯光、阴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汽车的动态阴影也会带来干扰。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