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小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小学生的生活接触面扩大了,新的活动、新鲜事物使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例如学习中的成功,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学习中的挫折,则使他们产生痛苦的体验。
2、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性质上也有变化。例如,关于儿童恐惧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是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车撞倒,怕被狗咬伤等等。
3、小学
一年级
孩子刚入学没多久,对小学生活即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此一下子无法适应;
对学习有好奇感,却难以保证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
很愿意与同学进行接触、沟通交流却不懂礼貌,有一些还很自私
很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表现和评价;
很多人生活无法自理,也没有相对的劳动习惯,对其家长的依赖性很强;
专注力不集中,情绪反复无常,易于疲惫;
行为表现动摇不定,不懂得调节,易于冲动和很敏感;
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明显;
有做好学生的欲望,只不过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经常无意中犯错误。
他们渴望加入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爱模仿,还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性。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已差不多习惯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白许多行为标准,并且乐意努力遵循。
在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遵循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拥有相应的基础。
但大体上说,对标准的认知不深入,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了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同活动;
逐步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我,竞争观念和上进心有一定的发展,能建立短期的奋斗目标,都想努力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所有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转化的阶段,能开展相应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欠缺;
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转化;
集体主义情感有一定的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在形成,但极不牢固。情感非常容易激起和爆发,不懂得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
尽管能从事需要相应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弱,碰到困难和磨难,往发生摇摆不定。
三年级学生自我认知逐步发展,逐步掌握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逐步发展起来,通常是提出自我的看法,但不懂得全方位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道德感、正义感逐步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化的阶段中。
他们的独立观念逐渐加强,早已无法满足于纯粹地听老师的话,也无法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他们爱着课外读物,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产生爱好。
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发生了较显著的差异,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分化。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快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1、快速性,小学生入学以后,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上,不断遇到各种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在适应这种新环境和新要求中,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活动中,逐渐学会了运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从而使他们在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上出现了质变,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形式过渡。因此,小学生更是智力迅速发展的好时机。即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智力等各个方面快速发展。
2、协调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但又是非常协调的。这与小学生自身协调、平衡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即年龄越小,身心行为越一致;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学生发生了什么回家了就会给父母说什么,知道什么就会去做什么。
小学生的身形、体制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与婴儿和少年期相比面试相当均匀和平衡。因此,小学生被称为“潜伏期”。即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身心各个方面平稳发展。
3、开放性,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复杂,自控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因此他们心理活动显得纯真、坦率,喜怒哀乐常溢于言表。也就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能够表现出来情绪情感。比如他们开心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难过的时候就会嚎啕大哭。
4、可塑性,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在处于由不成熟的婴儿时期向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虽然他们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品德和社会性等方面都快速发展,但尚不稳定。
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等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方面更尚未萌芽,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只是处于开始形成时期。即这个时期小学生向师性、模仿性强。
在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块我们可以通过抓主要特点来理解记忆,通过总结口诀“放快写速,即放指的是开放性,快指的是快速性,写指的是协调性,速指的是可塑性”,去记忆我们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