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课堂常规训练,包括如下:
1、课前准备:课前2分钟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把准备好的书本等整齐地放在课桌角;
2、 课前唱歌:上课铃响,学生立即有序地进入教室到自己坐位上坐好,班干部迅速起音唱歌;
3、课前问好:上课正式铃响后,老师喊“上课”,值日生喊“起立”后,全体学生立即起立,目视老师,齐声问:老师您好,老师再向学生问好后,端正坐下;
4、上课迟到: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5、课堂听讲: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巧”抓课堂常规。
师父上课特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动作,小朋友们总被逗得哈哈大笑,自然而然竖起耳朵仔细听好了。
师父激励性的表扬形式特别丰富。如,“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想和你做朋友,我们握握手!”等等,除了语言上的赞美,还有动作的暗示,特别有效。
师父还特别注重培养小朋友的倾听习惯。一位小朋友说了一个比较独特新颖的句子,他赶紧让其他小朋友重复一遍,这不仅激励了发言的小朋友,对于其他小朋友更是一种学习,同时能让有效地使课堂安静下来,有助于课堂倾听习惯的养成。另有一位小朋友特调皮,这时,一直和颜悦色的师父严肃起来,请他站了起来,等他知道自己错了,又请他回到座位并表扬他知错就改,我们发现这位小朋友与之前判若两人,变得特别认真。是呀,一年级小朋友太小,引导他们判断是非很重要,所以,有时候也需要恩威并施,赏罚分明,然后回过头再鼓励他,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想起我简单粗暴地重复纪律要求,小朋友哪会听?难怪嗓子会哑了!
第二,“趣”字当头,丰富课文内容。
要想抓好课堂纪律,根源在于课堂是否有趣,是否吸引小朋友。师父在上“日”字时,先认读,知道了“日”就是太阳,然后拓展学习“日出”“日落”,当一幅幅绚烂夺目的“日出”“日落”图展现在小朋友们眼前时,他们不由地发出了阵阵赞叹,这时,师父马上请小朋友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接着,他又拓展了“生日”“冬日”,举一反三,迁移训练,由字到词语到句子,组成了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体系,便于积累、记忆,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其余几个生字,如“月”“水”“火”等也是如此。这节课小朋友学得轻松扎实,饶有兴趣。
一、课堂教学常规教育。
1、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早晨到校后应在教师里读书,并按时认真上好晨读和自习课。不随便下位,不转脸谈笑、玩耍,不影响他人学习。班干部要认真大胆地负责好本班的纪律,有事向老师汇报。
2、下课后,及时去厕所。预备铃响后,学生应立即进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将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课桌左前方,静候老师上课。值日生在课前擦好黑板,保持讲台整洁。
3、上课铃响后,老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站好,师生互相问好,班长喊坐下。若上课后迟到进教室时,必须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就座,并保持动作较快,不慌张。
4、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应先举手,老师指定到的同学起立站好,回答要声音响亮,语句流利;发言完毕,经老师允许后再坐下。上课时不能随便借、拿别人的东西,不准扭头交谈。在室内,冬天不带大围巾、手套,夏天不使用扇子。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到音乐、体育等专科教师上课时,应提前到达活动教室或操场,按指定位置就坐或排队。
5、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读书时应挺直身体坐、立好,看准字再读,不拖长腔,不丢字、添字;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手握笔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不歪头、不斜身子,不趴在桌子上写字。
6、下课后,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立正站好,老师问礼“同学们再见”,学生回礼“老师再见”,待老师走出教室再离开座位活动。
二、课余活动常规教育。
7、平时见到老师或同学应主动问好。进校门时不纠缠家长,自己进校园,并及时进入自己的教室。
8、课下不在教室、楼道内猛跑猛跳、踢球、玩沙包,要到教学楼外做一些有益的活动。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摸电器开关,不玩弹弓、扎刀、玩具子弹枪等东西,上下楼不拥挤,注意安全。
9、爱护花草树木、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设施,不践踏草坪,不乱摘乱折花木,见到地面有杂物应主动清理。
10、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其它同学行注目礼,尽快学会唱国歌。按时认真参加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安排的学习、集会及教育活动。开大会时应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认真听讲。
11、未经允许,不乱拿别人的学习用品,不乱摸收录机、投影仪、教竿等教学用具。
12、科学安排时间,放学后按时站队回家,离开教室时自觉关好门窗玻璃,回家路上自觉听从路队长及旗手的指挥,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