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写人的表达方法有哪些(写人的表现手法)

时间: 2023-03-06 15:26:18

写人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2、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3、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4、说明。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

5、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作用在于使文章中

写人的表现手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解释了“表现手法是什么”这一问题。

简单来说,表现手法,就是借用文字与符号的形式将某一事物表现出来,就像绘画借用色彩与线条的形式将某一事物表现出来一样。

我们说了,初高中阶段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伏笔、讽刺夸张、设置悬念、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我们将这些表现手法简单地分个类,大致就可以将它们分成四类,分别是:写人的表现手法、写事的表现手法、写景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的表现手法。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谈一谈这四类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先谈“写人的表现手法”,写人的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讽刺夸张和欲扬先抑。

象征是什么?象征就是将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从而使之形象化。比方说,情感、品质、精神之类的,都是虚的,我们很难去描写刻画一个“虚”的东西,即使写出来了,也极其容易陷入“假大空”的漩涡。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虚”的东西具象化。怎么具象化呢?就是找一个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或品质和情感)的事物,将这一事物写得形象且具体,那么,内蕴于这一事物之中的那种精神(或品质和情感)就自然被刻画出来了。比方说,作者想要歌颂驻扎在边疆的战士们,歌颂他们那种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但是,作者总不能开头就说“啊!戍边战士们的精神真伟大啊,太伟大了……”这样的话吧。为了将这一种精神具象化,作者就写生长在戈壁之中的白杨树,因为白杨树就很能体现这一精神。通过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白杨树”这一具体的事物来体现,人们也许在一看到白杨树时就会想到戍边的战士们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化意义。所以,我们说白杨树象征着边疆的战士们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比如说,美国人都崇尚自由与民主的精神,但“自由”和“民主”本身是虚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而自由女神像则毫无疑问能将“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具象化。人们在看到自由女神像时,也许就能想起“自由”和“民主”。所以,我们说,自由女神像象征着美国人“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应该不用我多做解释。大家基本都能理解什么叫“对比”。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作用是——突出!有对比就必然有突出,好跟坏作对比,就能显得“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善跟恶对比,就能让“善”的更善,“恶”的更恶!所以,“对比”是一种能让两种事物相得益彰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就是在拿“先汉”和“后汉”作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都更加明显了。

烘托其实就是“侧面描写”,典型的代表就是“绿叶衬红花”。我要写“红花”的美,但我不直接写红花美在哪,而是花大量的笔墨去写“绿叶”有多么多么美。这样的话,给读者的感觉就是:连绿叶都这么美了,那红花就更是了不得了。所以,侧面描写虽然没有直接写“红花”的美,但却比直接写红花的美更好。记得以前我读初中的时候,教材上有一首汉乐府的民歌,叫《陌上桑》。《陌上桑》讲的是一个美女的故事,美女的名字叫做“秦罗敷”。《陌上桑》开篇写秦罗敷的美,并没有直接写她的眼睛有多漂亮、她的鼻子有多漂亮、她的眉毛有多漂亮……而是写路上的人们看到秦罗敷后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望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人们看到秦罗敷之后,都被她的美貌迷住了。大家看到秦罗敷后的反应,就很能烘托出秦罗敷的美!这,就是烘托!

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就是用“讽刺夸张”这一表现手法刻画出来的人物。严监生临终之际始终不肯咽气,别人都以为他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交代。结果,他始终不能瞑目的原因只是:看桌上的一盏油灯燃着两茎灯草,忒费油了,放心不下。身边的人挑掉一茎灯草之后,严监生马上就咽了气。这一极其讽刺,极其夸张的场景,将严监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欲扬先抑中的“扬”指的是褒扬,而“抑”指的是贬低。“欲扬先抑”这一表现手法就是说:作者明明想褒扬某个人物,却先贬低他,从相反的地方落笔,先贬后扬,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如《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冯谖去给孟尝君当食客,一开始却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能耐,反而还喜欢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时,突然笔锋一转,写他替孟尝君做了件大事,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孟尝君的政治事业久盛不衰!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欲扬先抑的手法,令冯谖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以上所述,就是写人的五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象征、对比、烘托、讽刺夸张和欲扬先抑。阅读的时候,你最好能识别出这五种表现手法,而作文的时候,你最好能运用这五种表现手法!

写人的方法有哪几种?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