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2、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3、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4、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指: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证人的记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
鸟笼逻辑
一个人在房间里挂上一个空鸟笼,最后他会忍不住心理上的别扭给鸟笼“配套”上一只鸟。
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习得性无助效应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证人的记忆效应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罗森塔尔效应
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你好,心理学的各种效应,
1、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效应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彼得原理
彼得从大量失败案例中总结出一条道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雇员都倾向于晋升到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是关于层级组织最精辟的论述之一。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因为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合作定律
美国人喜欢把简单的道理总结成定律,所以中国版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就变成了美国版的"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11、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人。领导者往往都会选择第三条路。
12、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会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位顾客,也就可能得罪了250名顾客。
13、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源自于一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他认为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便不经意地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后来这句话被延伸拓展,出现了一些其它的表达形式,比方说"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14、蘑菇定律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 (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 ,浇上一头大粪 (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 ,任其自生自灭 (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
1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16、羊群效应
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羊群効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遇失败。
17、酒与污水定律
把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18、马蝇效应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乌蝇効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19、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让有的变得更富有,没有的更加一无所有的一种现象。
20、木桶定律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