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哇是非常热销的代酒饮品,成分安全,还可舒缓压力,放松脑细胞。
咔哇潮饮由四川拾藏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的一款饮料,生产商则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维尔乐饮品有限公司。
咔哇是生长在南太平洋岛国、海拔500-1000英尺地区的一种植物,系胡椒科多年生灌木,它的拉丁文名字又叫“令人陶醉的胡椒”。当地民间医生广泛应用咔哇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战胜抑郁、松弛肌肉、消除疲劳。
“咔哇”饮料含有y-羟基丁酸(我国一类精神药品)和y-丁内酯(y-羟基丁酸的前体),并不是商品介绍的y-胺基丁酸,属于新型毒品!
2005年我国就将“γ-羟基丁酸”列入二类精神药物予以管制,并于2007年变更为一类。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
扩展资料:
卡哇酒的成份
γ-羟基丁酸,又称4-羟基丁酸(4-Hydroxybutanoic acid),或GHB,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天然物质,亦存在于葡萄酒、牛肉、柑橘属水果中,也少量存在于几乎所有动物体内。它也是一种神经药物,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毒品。
这种物质在美国属于限制使用药物,被称作Xyrem,由Jazz Pharmaceuticals公司销售,用于治疗与发作性嗜睡病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
历史上,γ-羟基丁酸曾被用作常用镇静剂,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症、发作性嗜睡病和酗酒,也被用于提高运动员成绩。该物质也被用作麻醉剂,在许多地区被禁用。γ-羟基丁酸可在人体细胞内合成,结构上与酮体β-羟基丁酸酯相似。
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使用γ-羟基丁酸的钾盐或钠盐。γ-羟基丁酸也可由发酵产生,因此也存在于一些啤酒或葡萄酒中。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乏症可造成GHB在血液中累积,造成麻醉效果。
在台湾γ-羟基丁酸称为“神仙水”,是管制类精神药物。
参考资料:中国网-饮料咔哇是新型毒品:滥用或昏迷 多地警
6月9日晚上,海南三亚警方接到线索,有一伙人在一家酒吧内,喝一款叫做“卡哇潮饮”的新型毒品。之后这伙人又到三亚一家酒店落脚;11日凌晨3时,警方对曾某杰等5人展开了抓捕行动。
随后,警方又在曾某杰的车上搜出了两箱“咔哇潮饮”,总共缴获41瓶。经警方调查,主犯曾某杰在深圳经营豪车租赁生意,刘某坤是曾某杰的员工,曾某鑫、谢某峰和曹某三人是曾某杰雇佣的司机。
据介绍,“咔哇潮饮”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饮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属于新型毒品。
目前,曾某杰等5人因涉嫌运输毒品,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扩展资料:
其他新型毒品
以饮料等伪装形式出现的新型毒品:“G水”、“咔哇水”、“小金丝”、“小金瓶”、“梦幻草”、“小树枝”、“恰特草”、“三口鲍”、“阿拉伯茶”这些名字听起来似乎和毒品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却是隐蔽性很强的新型毒品。
“阿拉伯茶”,听起来似乎是种茶叶,但其实也是新型毒品。它的学名叫做“恰特草”,新鲜时酷似苋菜,唯一区别是它的茎是红色的,叶子比苋菜更苗条,晒干后的“阿拉伯茶”和茶叶非常相像。它的嫩芽和叶子能嚼碎食用,会让人觉得提神醒脑并上瘾,其含有类似于安非他命和肾上腺素的兴奋剂卡西酮,长期嚼食会使人厌食,导致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
至于“小树枝”,则是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条状类似树枝的毒品,抽烟时插在香烟里面吸食。
这些新型毒品一般都是在酒吧、歌厅等被查获得,它们迷惑性强,危害很大。“通过各种渠道,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新奇饮料,宣称能达到‘快乐’的功效,这时就要提高警惕,说不定里面就含有一些违禁成分。”民警提醒大家,对于来历不明的新奇事物,一定要多加警惕。
参考资料来源:福建禁毒信息网-这种“饮料”不能喝!这是一种新型毒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警惕,这些“饮料”有可能是新型毒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