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效应的具体表现如下:
1、新闻媒介展现了整个世界,但一些新闻失真,却干扰误导了受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新闻媒介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补充:
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看,新闻媒介的正负效是错综复杂
新闻媒介传播有很多客观的作用和功能,而某个东西的功能如果过了一定界限就会产生负作用。
1.传播信息。负作用:信息过剩,垃圾信息充斥,影响抉择判断。今天一个人跳楼,媒体渲染说人心堕落,世界危机,明天一个见义勇为,人们又断言,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但人们在多种多样充满矛盾的海量信息前变得浮躁了很多。反而不如过去有定力,有坚持。
2.传播知识。负作用:不良信息反而有了传播的渠道。
3.教育作用。负作用:诲淫晦盗。
4.娱乐功能。但是过多的娱乐活动是人们沉迷于三寸电视,减少 了户外活动,人们的交际能力极大的受到伤害。人们对于现实的关注也转化为虚幻的思维活动,人们被驯养的麻木、虚伪了。面对电视剧人们的目不转睛和眼泪汪汪,目睹不公的麻木,耳闻失学的孩子却习以为常就是一个人们人格分裂的表现。
5.社会互动。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虚拟的活动。
美国传播学家拉查斯菲尔德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媒体的作用做过精彩的分析。
1.地位赋予功能。今天电视上出现过的衣服款式,明天就会全社会流行。今天上过电视的政治人物,普通人,明天就会成为名人,并且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人们刮目现看。因此媒体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是被人利用,成为毫无抵抗力的宣传工具。多少人由此发迹,又有很多人身败名裂。例如在选举过程中,一个人掌握了舆论导向,一个人就可以把自己涂抹干净,大获全胜。出现在央视的人就和出现地区级的 影响力不同。不用举例了吧。
2.社会的麻痹药品。通过娱乐节目可以转移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
3.影响社会规范。大家都说杀小猫不对,没有人敢说杀小猫是对了。这就是巨大的影响力体现。大家都说陈凯歌小气,那他就是小气。大家都认为日本不好,那日本的印象肯定不好,没有几个人敢于公然挺日。所以通过大张旗鼓的媒体宣传,既可以移风易俗,也可以有隐患。
大众媒体还可以设定议题,简单说来,媒体报道什么,你对于社会的认识范围也就是那么大。媒体报道朝鲜,你就认为朝鲜可能重要。媒体不报道俄罗斯曾经侵犯过中国将近2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你就不会过分有意识的去想这个问题。媒体不报道乍得,你恐怕做梦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很喜欢央视,其他电视不怎么看,那么她甚至不知道有超女这回事。相反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央视,他甚至不知道郭得刚事什么鸟人。
在这个角度上,媒体控制了人们对于社会焦点、问题严重程度、问题有无的认识,而理智地进行思考下,我们其实被舆论乖乖地牵着走,不管你承认与否。
媒体传播还可以渗透式的影响人 的世界观。通过长期的韩剧效应,人们逐渐在认可整容也没有什么的思想。另外,对于国外司法、行政的介绍,通过名人的对海外的介绍,我们逐渐认同了国外观念相对确实比较多元,性观念确乎比较不同,还可能比中国好的认识、通过电视剧收看,逐渐形成了犯罪手段真是千奇百怪,社会可能很不安全的认识。所以媒体可以被人加以利用,通过电视剧,新闻报道的形式灌输某种意识。
从当前看,电视娱乐的发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向化,孤僻理群倾向的影响;媒体被人利用混淆是非的弊端多为人诟病。
(PS:自己也进行了一番梳理,哈哈~)
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默顿在论文《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讨论了大众传播的两种正面功能和四种负面功能。(正负功能论)
正功能即:①赋予社会地位的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赋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行动以显赫的地位,使它们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②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使其感到维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从而强制其遵守社会规范。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又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若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负功能如下:
①麻醉精神——对受众的长期作用。媒介提供伪环境,用符号构建媒介真实。过度沉溺于表而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失去社会行动力。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②顺从现状。对批判内容不予理睬。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冷漠态度。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削弱公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把人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
③降低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大众媒介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④媒介以兼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施拉姆——媒介是时间的窃贼。使时间在消遣、娱乐和平庸之中化为乌有。
⑤异化作用。批判学派,马克思。关注人在商品化社会中如何被商品异化,媒介广告。
⑥ 电影电视网络中大量的暴力血腥、色情内容和场面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影响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经验学派20年代、80年代研究。
⑦民族文化生存与文化认同危机。卫星直接电视、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跨文化传播中国家主权问题,对社会制度构成潜在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造成冲击。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话语权。
陈水扁试图用教科书、教科书强调台湾文化史原著文化,试图将其与大陆分离。
⑧人们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电视人""容器人"——指那些将闲暇时间完全用于大众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完全与媒介内容相连结的人,思想观念乃至行动方式都源于电视,极端自我内化,心理封闭,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完全成为一种收集媒介信息的"容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