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自诣狱”,可见范滂的临危不惧;从“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可见范滂的忠义;从范滂别母中可见范滂对母亲的孝爱之心。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而被提拔。
《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范滂传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少厉清节③,为州里所服④,举孝廉、光禄四行⑤。时冀州饥荒⑥,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⑦,案察之⑧。滂登车揽辔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⑩。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污(12),望风解印绶去(13)。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14)。
迁光禄勋主事(15)。时陈蕃为光禄勋(16),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17)。郭林宗闻而让蕃曰(18):"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1)?"藩乃谢焉(22)。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23)。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25)。尚书责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27),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8)!间以会日迫促(29),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30),方更参实(31)。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32)。"吏不能诘(33)。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35),请署功曹(36),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37),不与共朝(38)。显荐异节 (39),抽拔幽陋(40)。滂外甥西平李颂(41),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42),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43)。资迁怒(44),捶书佐朱零(45)。零仰曰(46):"范滂清裁(47),犹以利刃齿腐朽(48)。今日宁受笞死(49),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51),滂坐系黄门北寺狱(52)。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53)。"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 (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婴病(56),乃请先就格(57),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58)。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59),滂等皆三木囊头(60),暴于阶下(61)。馀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62)。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63),而共造部党(64),自相褒举(65),评论朝廷,虚构无端(66),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67),不得隐饰。"滂对曰:" 臣闻仲尼之言(68),'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69),。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70)。"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73),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74)。乃得并解桎梏(75)。
滂后事释(76),南归。始发京师(77),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78)。同囚乡人殷陶、黄穆(79),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80)。"遂遁还乡里。
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諝理之(81)。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諝而不为谢(82)。或有让滂者(83),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84)。"竟无所言。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85),抱诏书,闭传舍(86),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88)。滂白母曰 (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91),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95):"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96),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论曰(97):李膺振拔污险之中(98),蕴义生风(99),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100),立廉尚以振贵□(101),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 (102),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103),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04)!"
注释
注释
① 本篇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 ",磨炼。④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服:佩服。⑤举孝廉:因品行"孝"、"廉"而被选拔。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光禄四行:光禄勋考察人才时所规定的四种品行。光禄,光禄勋,汉时官名,"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后汉书·百官志》)四行,《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李贤注引《汉官仪》:光禄举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行。⑥冀州:东汉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⑦清诏使:东汉官名,奉皇帝旨意,到地方调查处理事件。⑧案察:即"按察",考察。⑨揽辔:拉起马缰绳。⑩慨然:感慨貌。(11)州:指冀州。 (12)臧污:贪污。臧,通"赃",受贿。(13)绶:拴系官印的丝带。(14)厌塞众议:使大家心服,提不出不同意见。厌,通"餍",满足。塞,堵塞。 (15)迁:升任。光禄勋主事:光禄勋的属官。(16)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太尉。灵帝时,为太傅,谋诛宦官,事败被杀。(17)"滂执"四句:范滂按公仪拜见陈蕃,本以为陈蕃会以贤士待己,不会拘于上下级礼仪。而陈蕃却接受了范滂的礼拜,范滂心怀不满,弃官而去。公仪,属下官员参见上司的礼仪。诣,拜见。止,阻止。版,拜见上司时所持之笏版。(18)郭林宗:郭太,又作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县)人,当时清流领袖人物,不应官府征召,好奖拔士人。让:责怪。(19)格:规范。(20)去就:犹"出处",即做官或去官。古人认为决定去官或就官表现着一位士人的品行。(21)得无:难道不是。不优之议:不好的评论。(22)谢:道歉。(23)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官至太尉。辟:聘任。(24)三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衙门。掾(yuán原)属:属僚,下属官员。举谣言:采集反映民情的歌谣言论。(25)奏:弹劾。二千石: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26)猥:杂滥。(27)叨(tāo涛)秽:贪赃。叨,通"饕",贪婪。秽,指赃贿。(28)简札:用作书写材料的竹简和木片,亦指功用相同的书写用品。(29)"间以"句:加以在朝廷聚会陈奏的日子很迫近。间以,加以,又因。迫促,日期临近。(30)审:核实。(31)方更参实:待进一步参证核实。方,将要。(32)显戮(lù路):指死刑。(33)诘(jié杰):反问。(34)投劾(hé河):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此为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35)先:从前。(36)请署功曹:请来委以功曹之任。署,委任。功曹,官名,郡守的属僚。(37)扫迹:扫除足迹,指断绝往来。(38)朝:公堂。(39)显荐异节:表彰举荐有非常节操的人。显,表彰。(40)抽拔:提拔。幽陋:隐姓埋名者和地位低下者。指因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41)西平:县名,今属河南。(42)中常侍:宦官名,主管宫中事务。以颂请资: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安排职位。(43)寝(qǐn侵):同"寝",废止。(44)迁怒:把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45)捶:用鞭子或木棍打。书佐:属官名,掌文书。(46)仰:仰头。(47)清裁:公正的裁决。(48) 齿:切割。(49)笞(chī吃):鞭打。(50)归怨:把怨怒归聚到范滂身上。(51)"后牢修"句: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李膺做河南尹时,杀巫师张成之子。张成衔恨,其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皇帝震怒,捕李膺等二百馀党人。钩党,相互连结成朋党。钩,牵引,连结。(52)坐:获罪。系:关押。黄门北寺狱:黄门北寺控制下的监狱,当时由宦官主管。黄门,汉代官名。寺,官署。(53)皋陶:传说为尧时的执法官。(54)理:申诉,辩白。帝:天帝。(55)掠考:拷打。掠,打。考,通"拷"。(56)婴病:得病。(57)就格:受拷打。(58)楚毒:指酷刑。(59)辨诘:辨认审问。 (60)"滂等"句:范滂等人都被加以刑具,以囊蒙头。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上的三种木制刑具。(61)暴:凌辱。此指被辱。(62)越次而进:超越囚犯队伍,走到前面。(63)惟:思。(64)部党:朋党,徒党。(65)褒举:褒扬、荐举。(66)虚构无端:无中生有,制造是非。构,制造。(67) 情:实情。对:回答。(68)仲尼:孔丘的字。(69)"见善"二句: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担心追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原文见《论语·季氏》,文字与今本《论语》略异。汤,沸水。(70)"欲使"四句:意为原以为扬善抑恶、善恶分明,是王政所倡导的,不理解这样做为什么反被诬为结党为非。善善、恶恶,都作名词用,犹言每一善事、每一恶事。清,与下文"污"相对,形容善如同清澈之水洁净美好。闻,"闻见"的简省说法。不悟,不理解。更,反而。(71)循善:遵循善道,做善事。(72)大戮:死刑。(73)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相传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此饿死。此句意谓自己愿同伯夷、叔齐一样守死善道,决不变心。(74)愍(mǐn敏)然:哀怜、同情貌。(75)桎梏(zhìgù志固):古代两种刑具,脚上的叫桎,手上的叫梏。此泛指刑具。(76)事释:被诬为结党的事得以化解。(77)始发京师:从京城洛阳出发。(78)两:通"辆",指车。(79) 殷陶:字仲才。黄穆:字子敬。殷有贤名,黄被举为孝廉时,甘愿让给殷。他们与范滂一起被诬陷下狱。
(80)重:加重。(81)霍谓(xǔ许):字叔智,邺(今河北临漳县)人。曾任尚书仆射,官至少府廷尉。范滂下狱时,曾上表为滂辩解。《后汉书》有传。
(82)候:问候。谢:感谢。(83)让:责怪。(84)"昔叔向"四句:《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叔向因受弟弟羊舌虎牵连,在一次党乱中被囚。祁奚请人替他在国君面前开脱,乃得以释放。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杜预注:"不告谢之,明不为己。"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复姓羊舌。婴罪,获罪。自伐,自夸。(85)督邮:郡守属官,主管督察、狱讼、捕亡等事。(86)传舍:驿舍,供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87)引:自愿承当罪责。亡:逃亡。(88)诀:死别,长别。(89)白:告诉。(90)仲博:范滂之弟。(91)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92)大人:对其母的敬称。(93)感戚:感伤悲戚。(94)李:指李膺,字元礼,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桓帝时,任司徒校尉。灵帝时,与陈蕃等谋诛宦官,事败,下狱死。杜:指杜密,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人。桓帝时官至太仆。与李膺齐名,并称"李杜"。灵帝时,因党事被征,自杀。(95)顾:回望。(96)行路:行路之人。(97)论:李膺、杜密、范滂等人传记后所附的总论。(98)振拔污险之中: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奋然自拔。(99)蕴义:蕴蓄道义。生风:比喻产生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100)激素行:激励高尚纯洁的品行。耻威权:使有威权的人产生廉耻之心。(101)立廉尚:树立清正廉明的风尚。振贵□:使势位高贵的人受到震动。□,同"势"。(102)概:通"慨"。(103)幽:囚禁。破室族:使自己的家族破败。(104)"道之"二句:孔子之语,见《论语·宪问》。废,毁,不能实现。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是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议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尤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臣闻农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栽,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苔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辩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悯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滂后事释,南归。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
范滂进监狱
汉灵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窦武和陈蕃是支持名士一派的。他们把原来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杜密又召回来做官。
陈蕃对窦武说:“不消灭宦官,没法使天下太平。我已经是快八十的老人了,还贪图什么?我留在这里,只是想为朝廷除害,帮助将军立功。”
窦武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两人一商量,就由窦武向窦太后提出,要求消灭宦官。可是窦太后跟汉桓帝一样相信宦官,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陈蕃又向窦太后上奏章,举出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几个人的种种罪恶。窦太后仍旧把奏章搁在一边不理。
这一来,倒是打草惊了蛇。曹节、王甫来个先下手为强。他们先从窦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窦太后软禁起来;又用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这样一来,宦官又掌了权,凡是窦武、陈蕃提拔的人统统被撤职。
李膺、杜密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更加推崇他们,也更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陷害他们。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想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
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
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
“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
曹节指手画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想推翻朝廷,图谋造反,乱编了一通。
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年纪已经六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
他就自己进了监狱,被拷打死了。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捉拿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直哭。驿舍里的人听到哭声,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
他就亲自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也是个正直人,他见范滂来了,吓了一大跳。他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
他打算交出了官印,跟范滂一起逃走。
范滂感激郭揖,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
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
范母带着孙儿随着公差到监狱来探望范滂。范滂安慰她说:“我死了以后,还有弟弟会抚养您。您不要过分伤心。”范母说:“你能和李、杜(指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
范滂跪着听他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他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
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还有六七百个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身。
只有那个宦官侯览的对头张俭,却逃过了官府搜捕。他到处躲藏,许多人情愿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他。等到官府得到消息来抓他的时候,他又躲到别处去。于是,凡是收留过他的人家都遭了祸,轻的下监狱,重的被杀,甚至整个郡县遭到灾殃。
经过这两次“党锢之祸”,朝廷里的比较耿直的官员遭到沉重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们的门徒包下了。
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