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的、绝对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抽离物质的宇宙法则或意念的创造物。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
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精神”。但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又是有明显区别的:【1】,主观唯心主义往往是从人本身去考虑世界,把世界看成是又人的精神创造的,因此,主观唯心主义表现为“人的精神”,“心”或“思想”。中国哲学中的王阳明的“心学”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同样以精神为世界的本原,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人的精神,而是在人的精神之外,不受人控制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通常表现为“自然神”,“上帝”,“理性”以及一切不能被人们认识的“规律”和“目的”。中国哲学中的“程朱理学”,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唯心主义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这个精神是人身上的精神,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个精神是在人之外,不属于人的精神,就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在人内部还是在人之外,是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总而言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自然界并非独立于一切意识而是受意识的直接控制的、是被意识创造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者认为这个创造世界并支配世界的就是自己的意识,而客观唯心者则认为那个创造世界并支配世界的意识属于神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