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学士的古义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3-07 20:30:37

学士的古义什么意思

1、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2、泛指读书人。《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何景明《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唐韩愈《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3、官名。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

古代学士是什么意思

1、古代学士称号,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顾问和秘书官,又称“内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学士”者,就有当宰相的希望。清代大学士地位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

2、学士一般是指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大体可依学科类别分为理学学士、工学学士、文学学士、社会科学学士等。

在我国历史上,“学士”具体是指什么呢?

学士在古代有几种解释,随便不同朝代变更就有不同的解释。

学士的解释有几种含义,第一种就是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学士在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成为有学问的人以及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学士成为了文艺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在唐朝初期,学士被称为十八学士,即18个读书人,一起讨论政事。在开源十三年的时候,又开始聚集招揽学士,让学士撰写文章,起草诏书,整理经籍,在明朝的时候,又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他们是专门给皇帝讲解经史的读书人。

第二种解释就是官名

在中国古代,学士是官名。在北齐,朝廷会设置文林馆学士,在北周,朝廷会设置麟趾殿学士,他们都是一种朝廷的官员,专门给朝廷办事。南朝会设抄撰学士,隋也有设置东宫学士

唐初开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又置弘文馆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唐太宗时命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乾封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为北门学士。开元十三年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开元二十六年又置翰林学士,掌起草诏令,沿袭至明。唐并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沿袭至清。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宋又有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等学士与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等学士与大学士,均用以尊礼大臣与文学之士,侍从皇帝,以备顾问,并无实职。辽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馆、史馆等学士。明、清有武英殿、文华殿与东阁、文渊阁,实即宰相。

第三种解释就是现在的学位证书

在一些国家,学士三最低的学位证,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在我国,学士是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所授予的学位证书。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