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为什么说教学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间: 2023-02-20 21:21:45

为什么说教学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原因如下: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

教学中贯彻教学原则的意义

教学原则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意义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
教学原则不是教学规律,也不等同于教学原理.
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
教学原理的本质特点在于它对教学规律的说明或阐述.教学研究工作者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概念,命题来对教学规律作出表述和反映,
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
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
第三,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彼此之间不一定是单义的联系.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
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2,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①
3,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教学原则思想与教学原则体系
一,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思想
(一)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在世界教学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认为,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学原则思想,指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四)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五)量力性教学原则
量力性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知识的广度,难度和教学的进度.
除上述的主要方面之外,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也都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思想的卓越见解.如:温故知新,复习巩固,学以至用,学思结合等原则思想.
二,中国当代教学论专家提出的教学原则
(一)李秉德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1)教学整体性原则.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2)启发创造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4)有序性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以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师生协同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积累与熟练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8)反馈调节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9)教学最优化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王策三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三)吴杰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密切师生关系原则;
引起动机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有意识和无意识协调统一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10)循序渐进原则;
(11)量力性原则;
(12)巩固性原则.
(四)吴文侃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吴文侃教授提出了"三·九"教学原则体系,这个教学原则体系的第一和第二层次可以表示为:
启发
诱导与积极思维统一的原则
第一层次的三条教学原则,其基本含义表述为:
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统一的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全体学生
所进行的德,智,体,美诸育与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授受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统一起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主导作用与主动性统一的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教学相长.
合理组织与有效控制统一原则: 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影响教学效果的主
要因素加以合理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五)孙邦正等人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准备原则;
类化原则;
自动原则;
兴趣原则;
个别适应原则;
社会化原则;
熟练原则;
同时学习原则.
三,当代国外学者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凯洛夫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关心把所教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反映在学生的意识中,使学生能够了解所学的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懂得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正确而有效地把知识,技能和技巧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说明的是对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性知觉的必要性.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感官,知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上的理论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要求"把知识应用在实践上,就是使学生直接跟生活接触",要求教导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根据严整的逻辑联系讲授科学基本知识,根据连贯的顺序分配
教材;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的主要知识.
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
教学必须有系统地巩固学生的记忆中的知识,使这些知识不易消失或遗忘.在消失认知教材内容时,要求教师应当清楚简明地传授,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巩固复习.
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分量以及教学方法要符合形式的年龄和他们的一般发展水平",时学生能够自觉地,巩固地掌握知识.
在教师对班级进行集体工作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
(二)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
动机原则
动机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本身产生比较强烈的愿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动机原则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心理准备.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和解答问题,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逐步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贯彻动机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有:第一,教师要设计"具有最适度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即学习任务或学习内容既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又需要学生做出努力才能达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学习.第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责任感,独立作出决定和行动的能力,以维持和促进教学中的探索活动.第三,提供学生作出选择实践,试验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课题的主要方面.
结构原则
结构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学生易于理解,学习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按照结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做到:要能够清楚地反映各个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给予教材中的那些基本,普遍的观念以中心地位;并且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符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智力差异和现有的学习水平.
程序原则
教学中的程序,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顺序和步骤).实施程序原则,要求教学的最佳顺序要符合:一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要经济,有效的观念设计,编排教学活动的顺序.
强化原则
强化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活动的反馈信息,便于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使他们逐步增强自我纠正,自我检查,自我强化的能力.
实施强化原则,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反馈信息应当在学生将其试验结果与他谋求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提出,还应当依据学生的智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并要对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检查,矫正其缺点与错误,不但进行强化与巩固.
(三)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赞可夫认为,"难度"的含义为,一是指学习要克服障碍,二是指学生的积极努力.
赞可夫提出,贯彻实施这一教学原则,"难度"要有分寸地把握,要使提供的教材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的,要求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质量和特点.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主要意义是指,教学活动要不断地向前运动,在学生理解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以较快的速度,用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智力.以高速度地原则教学,也并非是教学的进度越快越好,最根本的是需要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关系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
赞可夫主张,只有抽象的思维才能更深刻,更接近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只有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才能更完整地认识那个事物,认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地内在联系.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学习的结构与进程;不仅掌握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理解知识和技巧掌握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认识和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所要学会的不同的技巧之间的差别.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其实质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
使全班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这项教学原则基本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要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防止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第二,要使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为了有效的促进"差生"的一般发展,一要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二要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三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四是不能急躁,一步一步的提高;五是要吸引他们积极参加课外小组活动.
在赞可夫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上述五条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起作用的.它们有共同的宗旨,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地以新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最终实现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目标.
(四)洛扎诺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
根据这一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应当使学生处于体验自然,处于愉快,轻松的环境之中,尽量减少外部压力和心理紧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快乐状态.愉快而不紧张原则的实施,是以宁静,安谧,自信与信任为前提,要求自我控制,以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
这条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这条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既要重视理智的力量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又要重视情感对理性,无意识和对有意识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潜力.
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
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如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以及利用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因素,使学习者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和睦关系,使暗示的各种手段的相互作用协调统一.
洛扎诺夫认为,上述的教学原则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宗旨就在于建立无意识的内在倾向以转变学习者的内在态度.
(五)巴班斯基的教学原则体系
(1)相互联系地解决学生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的教学目的性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等.
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教学同生活,同共产主义建设实践联系的原则;
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配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依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选择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原则;
(10)为教学创造必要条件的原则;
(11)教养,教导和发展效果的巩固性,理解性和实效性原则.
巴班斯基的11条教学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基本成分和教学的实际条件,有侧重地加以选择使用.
第三节 教学原则的贯彻实施
一,不同流派的教学原则思想和体系的分析
各种教学原则内容与体系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在于:一是不同的教学原则体系中的原则条目数量不同;二是原则的概括表述不同.这种概括表述有的是名称与内容各不相同,而有的则是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三是教学原则体系的结构不同,有的原则体系区分了层次与类别,但较多的原则体系对层次与类别并没有区分;四是构建教学原则和原则体系的理论依据有差异,
同时,各种教学原则的内容和体系之间的相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绝大多数的教学原则内容和体系对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与作用,授受知识与发展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都非常关注,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第二,虽然不同的流派对具体的教学原则名称的概括有所不同,但其涵义和实质又有着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理念.第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教学原则思想的基本宗旨,都是服务于特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二,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
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一原则功能之和.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片面地夸大某个原则,更不能把单个的教学原则绝对化.
每个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或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或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体现的是各个教学原则的相对独立性.
但是,要实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某一个教学原则所能够承担的.所以,一方面各个教学原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所有的教学原则又有着明显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有综合地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才能顺利有效地解决教学任务,内容,方法等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二)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科学性,只关注教学原则对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的"约束"作用,偏重于教学原则对教学双方外在行为的要求与规范的思维方式.
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应全面地关注并服务于师生在智力能力,人格个性,道德情感,协作创新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使师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即教学原则的有效实施,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第一,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第三,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学习方式,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非认知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三)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对传统经典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应当采取批判,继承,发展的观点和态度.我们所说的批判,不是全面的否定,而是根据现代教学发展的特征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剖析,去其落后与保守的成分,去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所谓继承,就是继承这些经典原则中的合理和有益的精华,取其具有生命力的成分;发展与创新,要求我们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新要求,赋予这些经典原则以新的内涵,扩展其包容性,丰富其指导性和人文性.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的教学原则思想和内容体系被介绍引进到中国的教学研究,如何能够使这些教学原则思想和内容体系与我们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首先需要我们全面透彻地对这些引进的教学原则所依靠和服务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以及它们的适用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次是对这些教学原则应采取引进,改造,吸收的方式.凡是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进步的需要,对我们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的教学原则思想和内容,都应当积极引进;对这些引进的东西不能作为僵化的教条,应当根据中国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念,根据中国教学改革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对它们进行积极的改造,使之与中国的教育文化,教学观念,教学实践结合;引进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吸收和应用,发挥这些教学原则对中国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有效作用,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思考题
基本概念:
什么是教学原则
什么是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的基本含义.
"以高难度教学教学的原则"的基本含义.
简述题:
1,教学原则的意义.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关系.
3,简述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思想主要的主要方面.
4,简述不同流派地教学原则思想和体系的异同.
论述题:
1,谈谈你对国内外不同的教学原则的认识.
2,结合学科教学谈谈你对教学原则的贯彻实施.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①巴拉诺夫等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页.
合理组织与有效控制统一原则(措施)
主导作用与主动性统一原则(动力)
统一原则(动力)
反馈与调节统一的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的优选与综合运用原则
教学方法手段优选与综合运用的原则
第二层次
教学原则
第一层次
教学原则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
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统一原则(方向,核心)
原则(方向,核心)
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
乐教与乐学统一的原则
教学原则体系
其中,双主体论从动态角度来看待师生关系,提出师生互为主客体(或称双主体).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既是教师改造的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都是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学说力图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平衡,体现出在师生关系上追求平衡的价值取向.

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有什么意义?

教学相长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原则之一。它是《学记》中提出的一种思想,本指学生之间相互教和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相互促进的过程。现在已演绎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过程。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和指导原理。 这一概念表明: 1、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2、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来说,正确的教学原则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这样才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教育家们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今天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中,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有限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着眼,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美国J.S.布鲁纳依据认知派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