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
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礼貌文明
1、语言文明规范,用语要文雅谦逊,态度要诚恳亲切,语音要清楚自然。提倡讲普通话,不要讲粗话脏话,尽量少讲或不讲方言土语。
2、仪表文明规范,坐有坐相,行有行姿;举止要文雅,表情要自然大方;衣着要整洁端庄、优雅得体、协调适时,不要脏污不洁、破乱不整、穿戴失当、不伦不类。
3、宴请文明规范,赴宴要准时,因故不能参加要及时告知;礼道要周全,不要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相”要文雅,不要只顾自己埋头吃喝,旁若无人;饮酒要有度,不要强词硬劝、逞能狂饮。
4、居住文明规范,要保持居住安静,不要吵闹喧哗;要讲究居住卫生,不要乱扔乱倒废弃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要搬弄是非、闹不团结或见难不助;市区居民不要饲养家禽、家畜。
个人礼仪是一个人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
个人礼仪,对个人来说,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对国家来说,个人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个人礼仪从这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礼貌的意思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有礼貌。
【拼音】[ lǐ mào ]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凡是对待他人无论是地位高低还是为人圣贤愚蠢,礼貌应该都是一样的。
【例子】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近义词】客套、客气、规矩
【反义词】失礼、唐突
扩展资料
1、礼貌的近义词
客套
【拼音】[ kè tào ]
【解释】表示客气的套语;说客气话
【出处】清·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一十回:“你我世交,知己间何必做这些客套!”
【例子】真正的朋友之间不需要太多的客套,更容不得半点虚假。
2、礼貌的反义词
失礼
【拼音】[ shī lǐ ]
【解释】违背礼节;自己感到在礼貌上有所不周,向对方表示歉意。
【出处】巴金 《神》:“对于这样虔诚地信奉宗教的事我却感到一点滑稽的心情。这似乎是很失礼的。”
【例子】喜悦时说的话容易失认,愤怒的时候说的话容易失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