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李世民画像是否在美国

时间: 2023-03-12 01:03:52

李世民画像是否在美国

不在美国,在台北。

名称:唐太宗画像立轴。

年代:唐代。

类别:中国古画。

文物原属: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属性:绢本设色画,立轴。

尺寸:纵八尺一寸三分,横三尺八寸零四厘。

画像上太宗头戴乌纱帽,黑鬓发长须,目光远视,身着窄袖,黄龙袍,腰间束玉带,双手持带,脚穿革靴而立,英姿勃发,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

唐太宗李世民褒奖开国功臣将他们的画像悬挂在什么地方

唐贞观十七年,魏徵去世,以此为契机,为了怀念曾经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 “马上打天下”及“马下治天下”的诸多功臣元勋,唐太宗决定在长安城皇宫内的三清殿旁修建“凌烟阁”,将诸位功臣的画像陈列其中。
选入凌烟阁的功臣共24位,由极为擅长人物画的大画家阎立本将各位功臣按照其等身的尺寸,描摹和绘制成肖像画。画像在阁中一律面北安放,因为皇帝是坐北朝南,而臣下应当面北事之。凌烟阁中放置的肖像分为三层,最内层是爵位及功勋最高、在太宗心中分量最重的,中层者次之,最外一层又次之,如此依次排列。
这24位大臣按顺序依次为: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徵、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尉迟恭)、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璃、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剡国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永兴县公虞世南、渝国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勋、胡国公秦叔宝(秦琼)。其中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段志玄、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公谨、虞世南、刘政会、秦叔宝等人在贞观十七年设立凌烟阁时已经去世。
之所以按照这种位序来进行排列,首先是考虑担任官职的品级以及加封的爵位(包括死后追赠、追封)高低,其次按照“死者为大”的原则,已经去世的人在同等条件下会相对靠前;再次是按照六部的顺序。然而,凌烟阁既然是唐太宗所立,那么入阁的人选自然是在他心中最看重的;而太宗能够坐上帝位,则全靠“玄武门之变” 所以成就此次政变的功臣如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恭,以及在外部给予大力支持的高士廉等人自然排名靠前。位列诸功臣第一的长孙无忌,是太宗长孙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太宗的小舅子,不仅出谋划策,还亲身在现场参与政变。
而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从小是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的,高士廉也是全力支持自己外甥女婿与外甥的事业,在政变中出力甚著。唐太宗即位后,擢拔长孙无忌为宰相,至太宗身后的高宗朝,无忌依然担任顾命辅政大臣,位高权重一时无出其右者。另外对于李唐建国有突出贡献的如李孝恭、李靖等人也位列在前。
将功臣的画像放入庙堂纪念不是太宗的创举(北周已有此制),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到唐朝建立初年之人才济济和生机勃勃,以及太宗善于用人的政治智慧。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C%C6%CC%AB%D7%DA%C0%EE%CA%C0%C3%F1&z=0

李世民哪里最让人佩服?

文/小冷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了胜利,将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全都给击杀了,并且还逼得李渊将皇位传给了他,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他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李世民剧照

在历史上,李世民获得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的文治武功,在众多的皇帝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并且,李世民还是一个胸怀十分宽广的皇帝,但,杀兄弑弟,逼迫父亲退位也成了李世民一生中的污点。

另外,李世民在入主了东宫以后,就将李建成李元吉府中的女眷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以供自己消遣。

说到李世民占有人妻的故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李世民占有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女眷,其实,不仅仅如此,李世民还“霸占”了另外一个人的妻子,并且,李世民还深深的嘲笑了一下杨广,但是,看了李世民的这段故事以后,为什么我却佩服李世民呢?

李世民画像

贞观二年十二月,李世民在宫中宴请新任的代理侍中王_,王_----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四大名相之一,很有才华,深受李世民的赏识。在李世民的旁边,坐着一个绝世美女陪酒,此美女为庐江王李瑗的小妾,李瑗因为谋反被杀,这个绝色的小妾就被李世民征到了宫中,以供自己享用。

酒过三巡以后,李世民指着绝色的小妾说:“这个庐江王真不是东西,李瑗因为好色,就杀了这个小妾的丈夫,夺人老婆,这真是残虐无道的行为啊,朕不由的想到了隋炀帝杨广啊,他也是此类人啊。”

杨广剧照

王_听了李世民的话以后,就对李世民行了个礼,并问李世民:“陛下觉得李瑗夺人之妻,是对还是不对?”

李世民说道:“当然不对了,爱卿怎么会问这种低级的问题。”

王_没有解释,而是给李世民讲了《管子》一书中齐桓公攻占郭国的故事,在故事中,郭国的老百姓告诉齐桓公:“我们的国君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善,却不去做,他也知道什么是恶,却不去改。”

性格的小妾

接着,王_又对李世民说:“陛下明知道霸占他人妻子是错误的,却还将这位角色美女留在自己身边,这就叫做明知什么是恶,却不去改。”

李世民听了王_的话以后,沉思了一会,就大笑了起来,并且不断的称赞王_,第二天,李世民就将这个角色的美女送走了。

李世民剧照

看完这个故事,小冷真的特别佩服李世民,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以及一个正常的男人,喜欢美女是没错的,但是,李世民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并且王_还暗示“陛下知道什么是恶,却不去改正,早晚也会成为亡国之君的”,李世民也并没有生气。

并且,李世民虚心的接受了王_的建议,将自己的色欲给打压了下去,虚化若谷,知错就改的李世民不愧为千古一帝。

同样是手握重兵,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直接造朱元璋的反?

自古盛世出太宗,王朝的命运往往掌握在“皇二代”手中,李世民与朱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细读 历史 不难发现,李世民与朱棣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开国皇帝最优秀的儿子,在位期间都开创了空前盛世,死后庙号都是“太宗”……

无需质疑,朱棣的初始庙号确实也是“太宗”,至于我们如今常说的“成祖”,那是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由其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嘉靖皇帝后改的。


(朱棣剧照)


除此之外,李世民与朱棣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皇位都不是合法继承的,而是靠发动军事政变武力夺取的,说得严重一点,那就是谋反篡位。

但是,虽然都是造反,李世民与朱棣又不尽相同——李世民是在李渊活着的时候动手的,而朱棣则是等到朱元璋死后才行动的。

试问:朱棣手握重兵,又有成功案例在前,为什么却不敢学李世民直接造老爹朱元璋的反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或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李世民画像)

首先,从“我”方实力来说,朱棣无法与李世民相提并论。

强调一点,这里的“实力”不单纯指军事实力,而是指支撑造反的综合实力,主要有建国功勋、朝中威信、军中地位、人心凝聚力等。

李渊起兵反隋,时间是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彼时,李世民已经20岁,正值盛年,堪当重任。而且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说法,他才是晋阳起兵真正的策划者和推动者,而李渊只能算是个执行者。

也就是说,大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居功至伟,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开国功臣,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他都有着绝对的威信和地位,而且手握重兵,羽翼丰满。

(李世民剧照)

而朱棣则不同,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开始建功立业时,他还没有出生,即便是到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时(公元1368年),朱棣不不过9虚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的建立,朱棣并未参与其中。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在朝中以及军中的威信和地位,完全无法与一众文臣武将相比,更莫提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所以纵然有兵权在手,也无法一呼百应,对抗朝廷。

(唐高祖李渊画像)


再者,从“敌”方实力来说,朱元璋则远远强于李渊。


虽然都是建立王朝的开国皇帝,但李渊和朱元璋对朝堂内外的把控力有着天壤之别。

在李世民的万丈光芒下,李世民显得黯淡无光,俨然就是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之君。唐朝建立后,军政大权分散在各位皇子和功臣手中,李渊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十分有限。所以,想要逼他退位,并非毫无可能。

反观朱元璋,却堪称史上最强大的权力怪兽,明朝建立后,为了大权独揽,他不惜大杀功臣,还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了千年的宰相制度,实现了君权一家独大。任何皇子,任何大臣,但凡想要造他的反,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另外,唐朝与明朝分封制度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朱棣无法学李世民。

单论军事实力,朱棣其实并不比李世民弱,毕竟他手握重兵,镇守边境,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明朝的皇子分封制度与唐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让他很难迅速政变成功,夺取皇位。

众所周知,李世民称帝前封秦王,朱棣称帝前封燕王,从级别上看都是最至高无上的一字亲王,但此亲王非彼亲王,唐朝的亲王留在京师,而明朝的亲王却要到封地就藩。以朱棣为例,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北京,其势力范围在远离首都的北方地区。

(明成祖朱棣画像)

李世民要造反,只需在宫廷内进行,趁其不备,一招制敌,规模小,速度快,很容易实现。而朱棣呢,他如果学李世民造老爹的反,就必须千里迢迢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这边刚起兵,朱元璋那边早已得到消息挥师平叛了,丝毫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至于朱元璋死后,朱棣靖难成功,那是因为朱允炆太弱了,双方实力悬殊,给了他放手一搏的可能性,但其实也没有必胜把握。而且,当时的朱棣面临被削藩,他也确实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笔者云:

综上,虽然朱棣拥兵自重,军事实力强大,但由于老爹实力更强,再加上造反路径太长,所以无法效仿李世民直接造朱元璋的反,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学了,那只有死路一条。

(本文完~)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